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冰桶挑戰”的前世今生

http://www.CRNTT.com   2014-08-22 12:27:22  


 
  “冰桶挑戰”完美的契合了前五個因素。 有利的結構,在於Twitter廣場的成熟,除了馬克·扎克伯格將參與內容分享在了自家的Facebook,其餘的名流幾乎都在Twitter發起和點名。

  結構性緊張,在於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冷門,及其“遭到忽視”這一現象引起的公眾心理不適,包括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亦是因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而被輪椅禁錮了四十餘年這種真實故事,更是引起了道德收縮。

  普適的信念,在於經歷羞愧之後,情緒理所當然的試圖尋找合理的出口,於是,“需要有所作為”就成為了一項共識,大多數集體行為(比如災難捐助、緊急獻血等),就到此為止了。 促發性因素,在於為了踐行信念,能否發酵得到具有強烈畫面感的刺激信息,顯然,無事生非的將一桶混有冰塊的冷水從頭澆灌到腳,可以歸類於典型的促發性因素裡。

  行動動員,在於從眾之前,示範效應的產生,科技大佬、好萊塢藝人、NBA球星……他們身先士卒的動員,讓事件增加了十足的可信度。《引爆流行》的作者也認為,在流行潮中,“消息傳播者非常重要”,這是一個背書的過程。 這裡稍微再吐個槽,很多人熱衷於追趕一個又一個的新鮮案例,並將幕後故事是否曲折精彩—又稱“幹貨”—視為價值含量,其實不如把經典的幾本科班理論教材啃下來,一切方法論就都不言自明,適用於任何庖丁解牛的場景和啟迪。

  這是美國科技媒體Mashable統計的關於“冰桶挑戰”的信息傳播路徑,東海岸是毫無爭議的拓撲中心,商業對於社會文化的影響,可見一斑,這也使消費主義的勝利,想想二十年前如日中天的微軟、IBM吧,它們從未有過這樣的機會。 同時,迄今已有超過1500萬人在Facebook上討論“冰桶挑戰”,這個活動早在6月就開始了,只是在最近兩周才因為名流的加入而熱度劇增,將曲線拉到了幾乎筆直的角度:

  嚴格來講,雷軍是“冰桶挑戰”在中國的首位應邀者,其關係鏈是:美國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點名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馬克·扎克伯格點名比爾·蓋茨,比爾·蓋茨點名俄羅斯投資巨頭DST的創始人尤裡·米爾納,尤裡·米爾納又點名了他的投資對象之一、小米科技的創始人雷軍。 但是,就在雷軍接受挑戰的前一天,也就是上周日,一加手機的創始人劉作虎“截胡”了雷軍,他在沒有被點名的情況下,主動發起“冰桶挑戰”並迅速自拍了視頻發到微博,成為實際意義上“冰桶挑戰”在中國的首位參與者。 隨著周鴻禕、李彥宏等光環加身的大佬相繼宣告加入,“冰桶挑戰”似乎也有風靡中國社交網絡的勢頭。

  不過,與美國人樂在其中的純粹精神不同的是,中國科技大佬們的行為,看上去都“有所圖謀”,目的性表現得極強,比如周鴻禕就拖沓了近三分鐘的時間,用作自我宣傳,並在微博上教育用戶要用360學術搜索了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而果殼網的創始人姬十三更是將果殼的品牌LOGO和SLOGAN放到了GIF圖片的最後,直白的做了一場硬植入。 當然,要說娛樂效果,小米的兩名副總裁在給雷軍澆完冰水後,都以為對方會伸手拿回水桶而同時鬆手,將水桶扣到了雷軍的腦袋上,無疑可以打到滿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