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客觀看待企業融資成本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4-08-25 09:29:41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訊/8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下稱“39號文”,提出10項舉措,以採取綜合措施,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

  上海商報發表中國金融網分析師周子章文章稱,針對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業內人士和金融專家給出了大量的意見和建議,包括結構性改革以及加大定向放鬆的力度等,乃至定向降息。不過這些問題只是解決短期的資金需求問題,根本難以把融資成本降下來。這是由於我國銀行金融機構占據絕對主導的體系下,融資成本被各種不合理的需求提高了,因此關鍵的問題是應當適度降低銀行主導的融資模式,改變銀行業整體上“大而不倒”的局面。通過銀行體系的改革化解風險,進一步的穩固商業銀行根基實際已成關鍵。

  從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來看,近期的資金市場變得難以琢磨。一方面是貨幣供應同比超常增長,M2上半年增長14.7%,高於去年全年水平;另一方面則是社會融資利率整體水平的抬升,儘管結構上存在此消彼長。比如,央行14天正回購中標利率由之前的3.8%降為3.7%;給國開行的再貸款利率也低於4%,遠低於國開債的利率水平。但是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卻不降反升。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利率市朝以及互聯網金融興起使得銀行存款流失嚴重,銀行利差受到影響,尤其是活期存款下降較快,而貸款增長穩定,銀行出現了存貸款增長速度3%的差速,銀行利差受到影響,於是就出現了監管層大力削減融資環節費用的同時,部分地區貸款利率水平反而出現上升。

  文章分析,進入下半年以來,融資環境和融資市場都出現了幾個顯著的變化。

  一是銀行存款減少約束貸款增長。7月末,由於半年度衝存款效應的消退,銀行存款減少了1.5萬億元,由此拖累貸款增長。

  二是同業非標治理抬高替換資金的成本。類似非標等“無風險、高收益”的資產,將使得銀行出於逐利動機,願意借入高成本資金來對接非標。

  三是棚改再貸款的低成本以及經濟下行壓力抬高了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溢價。

  四是治理影子銀行的107號文加大了主要對信托業等的治理,上半年信托業已同比少增7000多億元,當下隨著2014版《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的發布,高達12萬億資產的信托業更面臨著資產重新配置的壓力。

  五是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的風險也在不斷放大,地方政府還貸到期,被迫尋求各種抵押品。這些因素實際上大大的提高了整體的利率水平,可見融資的矛盾更為複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