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常態下宏觀政策的變與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14-08-26 08:54:25  


從經濟新常態到下一個常態,這是一個複雜的經濟周期,也是中國社會治理能力升華的時期。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訊/在7月份經濟數據中,“克強指數”的三個構成指標均出現回落。無獨有偶,8月21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8月匯豐製造業PMI初值為50.3%,創3個月新低,不僅低於預測值51.5%,也大大低於7月終值51.7%。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敬偉文章稱,中國經濟復甦還是艱難進行時。“三駕馬車”依然動力不足:第一引擎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滑。相比去年1~7月份固投增速的20.1%,今年1~7月份為17.0%,下滑了3個多百分點。消費則受制於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由於日本經濟還在調整中,歐洲主要國家再現經濟遲滯,只有美國經濟表現稍好。主要貿易夥伴的頽勢,使得中國出口前景不夠樂觀。

  文章表示,中國經濟年內努力的方向,是要實現7.5%的經濟增速。在不久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提出了經濟工作的宏觀調控方向: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所謂防風險,即經濟穩增長的風險,確保經濟增長不能太低。

  經濟增長太低,中央將以財政、貨幣、稅收等各種手段調控,用看不見的市場的手,和看得見的政策手段,使經濟增長穩定在7.5%的區間內。今年是經濟新常態的元年,這種新常態未來可能要變成中國經濟的常態,而且是相當長的時間。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當生產力、生產關係及市場環境達到相互匹配的現代化程度後,經濟不可能維持高速增長。中國經濟處於後危機時代的結構調整中,7.5%的增長區間,就是新常態的體現。

  在鄭州召開的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8月22日~24日)上,經濟學者邱曉華認為:新常態這一命題,是對中國經濟多年來不顧一切“狂奔”的點刹,也是對中國經濟舒緩求穩轉型升級的引導。

  文章分析,政績工程語境下的GDP崇拜不再提倡,但7.5%區間的經濟增速依然要保持;開閘放水的貨幣投放、無節制的借債燒錢買增長、粗放投機的蠶食土地污染環境發展思路要逆轉;調結構蘊含了豐富的政策辯證法,從銀行到財稅,從法制到法治,從權力到權利,從治人到治理,從行政主導到市場配置,這一切都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有制結構要優化,民營資本要給予善用空間,民生欠賬的短板要補上……

  這是系統工程。在經濟新常態的開局之年,下半年的宏觀調控方向,重點就是保持7.5%的經濟增長區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