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何中日經濟高度依存無助於改善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09-15 09:39:08  


 
  第四,目前流行在中日之間的類似於誰缺了誰經濟就會出現問題的說法,本身建立在錯誤的中日經濟關係存在著生存性依賴的認識基礎上,是對全球化經濟依存的政治影響的過高評估。中日之間近期的經濟關係的“走冷”主要不是因為“政冷”,而是經濟原理在起作用。由於日本企業對外投資以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為主的結構沒有大的變化,過去中國勞動力成本是最大吸引力,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日本資金轉向更加便宜的國家很正常。
 
  雖然中國對日出口占總出口比率從1990年代的20%左右降至7%,從日本的進口占總進口比率同樣降至低於10%,然而中國對外貿易中對日本的依存度減少,主要是對外經濟關係多元化的結果,而不是政治關係惡化所致。把政治關係作為主因來解釋全球化背景下貿易結構和企業戰略變化,將會很不得要領,而且無法解釋很多現象,例如為什麼中日關係緊張,中國赴日本的遊客數目卻在不斷攀高。
 
  第五,雖然中日經濟依存與政治關係改善不存在直線式影響,但不等於不存在產生良性互動的可能,經濟依存無用論同樣是低估了全球化背景下經濟依存度的政治影響。雖然中日經濟關係不會像以前那樣對於雙方來說具有支配性意義,但雙方互為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結構將長期存在,同時雙方經濟結構升級要求更加拉近合作這點不會改變。例如,中國的環境問題解決及日本擴展海外市場,彌補國內市場縮小的結構性需求將會長期存在。如果中日在這些方面不合作,並不會直接帶來任何一方的生存危機,但會威脅經濟潛力和可持續發展。
 
  日本企業把中國作為一個核心市場的話,其研發機構轉移到中國就會大量出現,這將會帶來第二輪對中國投資的增加,代替過去的那種加工業投資的模式。如果日本企業的海外戰略不及時轉型,不會對其經濟產生致命打擊,但會失去明天發展的機遇。
 
  而日本失去的機會在全球化時代很容易被其他國家搶占,韓國在2013年對日出口占其總出口僅為6%,相當於2000年的一半,僅為韓國對中國出口的四分之一。對於中國來說,環境保護問題如果能夠借力中日合作,將會事半功倍。經濟依存無用論同樣體現了對於全球化時代依存重要性認識不足的結果,冷靜看待本國的未來就會得出需要加強合作的結論。
 
  經濟依存不能防止紛爭的絕對化結論,以及那些簡單化的歷史性類比提供的是一種扭曲的誤導性認知。要理解國際分工和經濟依存是緩和政治緊張的必要條件,但肯定不是充分條件。相互依存本身不會產生直線式的政治結果,但在冷靜認識到經濟依存的新特點和重要性基礎上,主觀上的努力對於冷卻民族主義具有說服力。中日雙方都需要更加謙虛地看待雙方的經濟依存關係,而那種在無知的傲慢中產生的感情化的看法如果滲透到民眾和外交中去,將會成為阻礙主觀努力的重要認知障礙。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現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09月15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