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什麼信息

http://www.CRNTT.com   2014-12-14 10:37:25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之所以引人注目,並不是因為會議宣布了多麼重大的政策變化,而是在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市場期望中央能夠出台一些刺激政策,以提振經濟和資本市場。不過,從官方媒體公布的會議內容看,市場的預期可能要落空了。

  讓我們來看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來的信息。首先,中央對於今年經濟的判斷仍然比較樂觀。會議指出,今年全年主要目標和任務可望較好完成,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深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要指出的是,這樣的判斷意味著很難指望政策出現顯著放鬆。

  其次,明年的宏觀政策基調保持不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過,宏觀政策不變並不是剛性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這意味著,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2015年的執行都是有彈性的,實際上延續了過去的政策執行邏輯,根據實際經濟形勢相機抉擇。

  第三,最值得關注的是對“新常態”的解釋。對於中國經濟新常態,從習主席此前闡述的“降速度、調結構、換動力”三大宏觀描述,具體到了各個產業和要素領域。會議提出了九點:1、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3、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4、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征;5、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6、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7、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8、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9、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要指出的是,中央強調的這些新常態特征代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變化,不是以傳統的方式去刺激經濟增長,而更多體現了轉變--觀念轉變、政策轉變、發展方式轉變,對於地方政府官員來說,如此具體的新常態變化可能對他們形成挑戰,因為未來的形勢不再要求官員們以企業家方式去推動地方發展,而是要像真正的政治家一樣去管理城市和治理社會。因此,新常態的轉型首先要求政府官員們轉型。

  第四,中央對明年外部經濟環境的判斷整體中性。會議認為,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復甦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要趨利避害、順勢而為,防範各類風險。可以認為,中央對外部環境的判斷是中性的。

  第五,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穩增長。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給出了五個目標:1、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2、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3、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4、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5、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值得注意是,這五大年度目標中並沒有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會議還強調,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餘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整體來看,中央對於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是中性的,謹慎與警惕兼有,穩增長仍然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考慮到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明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在執行中將會趨於積極,充分發揮政策彈性。而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具體化,將對地方政府官員們的未來行為形成挑戰。 

  安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什麼信息 2014-12-13 09:57:26 來源: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