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自貿區擴容走活優化經濟發展一盤大棋

http://www.CRNTT.com   2014-12-18 09:02:52  


 
  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一年多來,圍繞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業開放、完善政府監管制度等,在體制機制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創新。目前上海已在牽頭制定相關方案,研究具體辦法,讓自貿區效應能夠輻射到浦東腹地,據報相關方案月底即可出爐。同時,浦東也在梳理上海自貿區的對外開放措施。而且,除了可輻射,上海自貿區還有一大任務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可複制推廣經驗。

  據11月由第三方機構提供的上海自貿區運行一年評估報告,主要成效正在於政府職能轉變和監管方式改革,由管制到服務的政府轉型得到企業普遍認可。2013版負面清單有190條,2014版縮減為139條,縮短了26.8%。其他三個自貿區試點,這條經驗理該要在短期內實踐到位。除了要推行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負面清單”,還須踐行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權力清單”和法有規定必須為的“責任清單”。

  與上海自貿區一樣,粵、津、閩三個新設自貿區都是Free Trade Zone的形式,面向全球開放,也將執行統一的負面清單。只不過粵、津、閩三大自貿區並沒有“試驗”二字,而是以自由貿易園區冠名,這意味著粵、津、閩三家自貿區主要是經濟功能創新,而制度創新試驗的任務還是由上海自貿試驗區完成。不過,粵、津、閩三家自貿區的主要經濟功能或各有側重點,比如廣東自貿區強調與港澳合作,突出香港優勢及金融創新;福建自貿區重點面向台灣,采勸一區多園”主打對台合作;而天津自貿區則與京津冀一體化密切聯繫,並強調離岸金融和融資租賃是重點。如此看來,中國自貿區建設已進入2.0版,自貿區即將開啟競爭新時代。

  文章稱,期望全國自貿區建設,能有效地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區龍頭作用。更期望新的一年,各經濟區能真正按照政府所確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以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資源優勢以及勞動地域分工等為基礎,做到合理分工、相互協作、大小適應、區域協調發展 ,從而使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中國下一經濟增長極。同時,將國內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通盤考慮,統一布局,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比如,今天沿海地區已有四個自貿區試點,中西部地區仍然還是空白。隨著中西部地區的開放的深入,特別是高鐵、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對自由貿易區的內生要求也已越來越迫切。因此,在中西部地區醞釀第三批自由貿易區似也該提上議事日程了。交通樞紐鄭州、九省通衢武漢、西部中心成都以及西安等都是很有條件的備選地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