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清理影子銀行為貨幣寬鬆創造條件

http://www.CRNTT.com   2015-01-20 09:36:04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訊/1月16日,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啟動對委托貸款的規範工作,預示著監管部門針對“影子銀行”的清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考慮到近年來委托貸款規模增長迅速,存量已達2.5萬億元,《辦法》出台的影響不容小覷,由此也引發了業內的高度關注。

  演變為“影子銀行”的主要途徑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文章稱,所謂委托貸款,是指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托人提供資金,由商業銀行(即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商業銀行(受托人)只收取手續費,不承擔貸款風險。這項業務之所以出現,主要因為1996年頒行《貸款通則》對貸款人進行了嚴格限定,一般企事業單位不能直接從事貸款業務,由此導致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借貸需要通過商業銀行來完成。

  現有監管體制下,委托貸款算是銀行的一項表外業務,既不占用銀行的信貸額度,也不產生對風險資本的要求,監管成本極低。這樣一項業務的本意,只是為便利企業之間的資金往來,長期來的規模也相對平穩,2009年之前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一般在5%左右,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之後,隨“影子銀行”的興起,委托貸款增長開始加速。不過,委托貸款真正繁榮,還是在監管部門著手清理“影子銀行”之後。早前各種通道業務相繼被圍堵之下,委托貸款開始搖身一變為“影子銀行”的當家花旦。

  從絕對數額看,2011年,委托貸款累計新增1.3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48%;2013年累計新增2.55萬億元,同比增長97%。2014年委托貸款的累計發放額2.51萬億元,與2013年大體持平。但考慮到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有一定萎縮,委托貸款在社會融資中的占比還在繼續上升,從2013年底的14.75%,上升到2014年底的15.25%。分月度來看,2014年12月的新增委貸為歷史最高,達到4582億元,占社會融資總量規模的27.11%,而當月新增的人民幣貸款才6960億元。在實體經濟低迷、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的背景下,委托貸款逆勢擴張顯然脫離了正常的方向,而演變成了“影子銀行”的主要途徑。

  與其他“影子銀行”發展的邏輯相同,委托貸款異常繁榮大概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其一,從融資需求方講,實體經濟經營日趨困難,一些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以及受現行調控政策限制的行業(如地方投融資平台、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以及高能耗行業等),難以通過合規渠道獲得資金支持,需要借助各種游離於監管之外,或監管稍弱的渠道。其二,從資金供給者而言,部分資金充裕或融資渠道較廣的企業,在實體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希望通過委托貸款來拓展收入來源;其三,從銀行的角度,由於受信貸規模限制、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約束以及貸款投向等多因素影響,通過委托貸款(事實上可能是自有資金放貸)繞道表外,可以降低監管成本,這與早前盛行的各類通道業務在本質上並無二致,核心仍在於監管套利。由於委托貸款的爆發式增長背後是“影子銀行”的卷土重來,其過度發展可能蘊含的危害也大抵相同,既不利於經濟改革與結構調整深入,也使相當規模的潛在風險游離於監管之外,得不到應有的管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