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築牢新常態四大基石

http://www.CRNTT.com   2015-02-02 09:04:55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新年伊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中國經濟運行數據,倍受關注的GDP增速為7.4%。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明確由兩位數的高增長調整為7%左右中等偏上速度的增長。

  經濟參考報發表財經評論人羅廣澤文章表示,回顧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高速發展的基石是人力成本優勢、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轉型的市場優勢、戰略資源優勢、國際大環境下的區域和平戰略機遇期優勢。發展的動力是外貿、投資和消費。2014年,中國總體經濟形勢向好,價格水平漲幅較低,工業生產運行在合理區間,但在經濟運行中,也存在諸多的不穩定因素。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檔期、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經濟刺激的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因素正在不斷影響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原有基礎。

  原有優勢不再明顯

  文章分析,人力成本優勢不再明顯。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已達到8.87%,較2000年人口普查時上升1.91個百分點,預計到2015年勞動人口將不再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末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0.1%。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力數量不增反降,勞動力成本必然上升。新時期下的中國人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轉型市場優勢不再明顯。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內生和外延市場已經發展了近35年,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逐漸成長、壯大,影響市場的要素逐漸細化,市場構成逐漸複雜化,與國際市場的各項轉型優勢逐漸淡化,市場要素的規模驅動力逐漸減弱。2014年經濟增速為7.4%左右,這是近年來的最低。2015年的經濟增速也可能會進一步降低。這些是中國重視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轉變發展方式,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結果,也是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支付的成本。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和市場競爭的全球化,使得國內市場優勢受到強大的挑戰。這些數據表明,中國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轉型市場優勢不再明顯。

  戰略資源優勢不再明顯。多年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造成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減產限產已成常態,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共識。從資源環境約束看,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和平機遇期遭遇挑戰。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地緣政治變化、國際反恐形勢嚴峻以及國際形勢的不穩定因素,是否會幹擾中國經濟發展的和平環境,將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