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政收入應與GDP目標同步下調

http://www.CRNTT.com   2015-02-02 09:06:40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據媒體報道,截至1月28日,在已召開了省級兩會的28個省份中,已有26個省份明確下調了2015年GDP增長目標。淡化GDP增速、強調改革創新和改善民生也成為地方兩會的“新常態”。

  北京青年報發表財經評論人譚浩俊文章表示,在經濟面臨下行和轉型雙重壓力、這些年來一直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業又難以繼續支撐的大背景下,下調GDP增長目標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否則,要麼是完成不了,要麼就數據摻假,要麼再大拆大建。與其套上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緊箍咒”,不如放下身段,將GDP增長目標下調。

  現在的問題是,下調GDP增長目標似乎已經形成共識,也可能成為今後地方工作轉型的一種新思維、新常態。但是,從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來看,僅僅淡化GDP增速,可能還遠遠不夠,比下調GDP增長目標更為重要、更為緊迫的,應該是下調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增長目標。

  文章分析,衆所周知,從1994年實行分稅制到現在,財政收入連續二十多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即便2009年和2013年的稅收增長速度跌破了兩位數,也沒有影響財政收入的兩位數增長,其他方面的收入彌補了稅收收入的不足。正因為如此,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斷提高。如果加上各種預算外收入和不規範收入,納稅人的負擔率也會更高。

  2014年,雖然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會在分稅制以後首次跌破兩位數,但是,按照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2014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仍高達1037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高於同期GDP增幅1.4個百分點。在企業效益普遍不佳的情況下,稅收收入仍然能夠高於GDP一個多百分點,就不能不讓人擔心,有沒有收過頭稅,有沒有寅吃卯糧現象呢?在需要和可能發生矛盾的情況下,地方會不會為了需要而盲目制定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增長目標,形成逆向調節、逆向改變財政與經濟的關系呢?

  事實也是如此,在經濟結構不太合理、經濟增長方式也比較落後、製造業以低端製造為主、企業效益普遍一般的情況下,財政收入持續二十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增幅則達到GDP兩倍,確實是不太正常的。如果說分稅制改革的初期,還存在各種欠稅、各種藏富於民的現象的話,後來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也陷入了政績的泥潭,形成了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高不能低的格局。最終結果,不僅造成居民收入增長乏力,增長質量不高,更帶來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降低。更重要的,日益加重的負擔,讓多數實體企業、特別是製造企業陷入難以正常運轉的狀態,資本不得不大量撤離實體產業。切不要以為資本撤離實體產業都是房地產等虛擬經濟的影響,實體產業自身盈利能力下降,負擔過於沉重,也是資本撤離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