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河君靠什麼超過馬雲?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11:33:53  


 
  所謂“政治上沒法交待”,是金安橋水電站已經成為民營企業進入水電這個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標誌,一旦漢能退出,很可能將引發輿論關注。2007年,一位部級官員對李河君說:“如果漢能把金安橋這個項目的難關挺過去了,未來沒有什麼事情會過不去。”

  除了工程難度、資金壓力、政治交待,籠罩在金沙江水電開發頭上的還有破壞生態的陰影。金沙江等河流是許多洄游魚類的產卵地,梯級水壩建成後,流域的生境類型將發生根本性改變,叠加效應將遠大於單一電站的影響,將嚴重影響長江流域各種魚類的生存。為此,環保部門極為關切。

  更嚴峻的是,金沙江地處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流域內新構造活動強烈,山體岩體破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災害頻繁發生,金沙江的地質條件遠比三峽惡劣。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更是將特大型水庫可能誘發地震的問題推向台前。輿論風暴迫使國家重新審視長江中上游的水電開發。

  國家對水電開發的態度,也如金沙江一樣,來了180度大轉彎。從2007年至2009年,國家幾乎停止了大型水電項目的審批。數據顯示:國家審批的水電裝機由2006年的1951萬千瓦,驟降到2008年的267萬千瓦、2009年的737萬千瓦。

  與環保問題同樣令人揪心的是,金沙江流域的各縣都是國家級貧困縣,水電開發的巨額投資被視為地方發展的最大機遇。環保與民生的兩難,讓金沙江的水電開發時刻陷入搖擺之中。

  漢能一邊在加速金安橋的工程進度,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消除環保部門的憂慮。除了啟動金沙江保護魚類的放流活動,修建永久魚類增殖放流保育站,還啟動誘發地震危險性評價,修建了金安橋水電站庫區地震監測台網。

  回首那段日子,李河君說:“堅持是一個企業家非常重要的品質。如果企業家堅持不了,肯定做不成;能堅持不一定做得成,不能堅持肯定做不成。我最近的觀點是‘19法則’。一件事情,你堅持90%的時候,你只有10%的收獲,但到你堅持到最後的10%,你就有90%的收獲。前面的90%非常困難,你不能堅持得住,就只有10%的收獲甚至更低。”

  很多人就死在堅持了90%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分。但李河君最終堅持到最後的10%。

  2010年7月終於獲得核准金安橋電站,那時,它已開建7年。金安橋掃清了身份上的最後障礙。獲得核准後,施工隊伍喊出了“積極動員起來,大幹150天,確保12月25日首台機組發電”的口號。工人們兩班倒24小時不停工地進行施工,150天之後,電站全部建設完工。

  獲准的8個月後,金安橋水電站開始蓄水發電。

  “天塌下來當棉被蓋”

  2011年3月27,金安橋水電站一期240萬千瓦機組並網發電。

  為此,李河君召開一次慶典。已從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轉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張國寶也出席了並網發電儀式。

  張國寶曾經“不相信”的項目,居然成功了。張國寶對李河君的態度也拐了一個大彎:“現在國寶主任對我們很支持,覺得真是幹起來了。”

  李河君深諳中國的政商原則。他懂得,政界最需要的是政績,而金安橋無疑是極佳的政績。唯有實實在在的成績,才能讓政府積極配合。金沙江梯級電站的工程,數百億的投資已經帶動了當地的經濟,建成後不但滿足麗江用電需求,還將輸送到東部地區,每年產生的增值稅和企業利潤稅幾乎與麗江市2007年地方財政收入持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