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進入貿易規則主導權爭奪關鍵期

http://www.CRNTT.com   2015-02-16 08:30:48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體,中國在此輪全球貿易規則變遷中顯然不能置身度外。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訊/隨著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接近尾聲,由美日聯手打造的亞太貿易新規則將形成對中國的戰略擠壓,亦將鉗制中國為推進亞太自貿區所做的努力;而美歐呈現膠著狀態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遲早會在合作博弈的基礎上重新構築美歐貿易新邊疆。作為主宰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公共產品,對新貿易規則主導權的爭奪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的大國角力點。

  TPP是美國重奪主導權頭仗

  證券時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被視為奧巴馬任期內最重要經濟使命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在經過數年的艱苦談判之後似乎正接近達成,如果未來幾個月里一切按計劃進行,則美國將迎來最近20年來在全球貿易領域的裡程碑式成就。在雄心勃勃的美國貿易代表邁克•弗里曼看來,一旦12個環太平洋國家達成最終協議,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將加快進入購買力日漸增強的亞洲市場,而且還可以納入能夠通過貿易制裁強制執行的更嚴格的勞動力和環境標準,為美國勞動者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儘管弗里曼的努力遭到包括保羅•克魯格曼等大牌經濟學家的質疑,甚至在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內部也遇到阻力,擔心該項協定會導致高薪製造業工作機會被外包到海外,影響工資增長。但白宮決策者顯然明白:沒有一項國際協議是完全按照美國意志來制定的。TPP談判一旦達成,成員國商品關稅和貿易壁壘將明顯降低,將在相當大程度上保護和促進美國的就業,而且由於該協定將納入勞動力和環境領域的強制性標準,實際上是契合了美國在貿易和製造業領域已有的標準體系,顯然對在這方面做得不夠的其他成員國造成一定的壓力,某種意義上說是誘使其他發展中國家“第二次入世”。此外,隨著TPP的持續推進,又將倒逼美加墨對業已生銹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重新談判,而該談判的重啟顯然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之所以在7年前加入TPP,並很快成為主導性角色,蓋因美國認為世界貿易組織的“非歧視性原則”、“公平貿易原則”等能夠給自己帶來的紅利越來越少,而且這種多邊貿易體系無法提供以往的優勢。於是美國乾脆撇開國際貿易組織,轉而尋求通過增強的雙邊主義獲得進入市場的渠道。而在TPP範圍內,美國只需面對11個談判對手,而且一旦談判達成,將形成全球40%產出的貿易集團,美國完全有可能將TPP塑造成為新貿易規則的參照系,進而複制到對其他貿易夥伴的談判中去。

  美歐圍繞TTIP或將重複博弈

  文章介紹,“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作為美國既定的“一體兩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過18個月的談判無果後,又在今年2月初重啟了該項談判,誓言勾勒出一個更為清晰的談判框架。美歐儘管在金融、食品、文化等領域存在重大分歧,但美歐都希望最終能夠達成協議。特別是美國,更是希望在奧巴馬任期內將這項關鍵性貿易談判成果記在功勞簿上。

  短期來看,美歐要達成最終協議絕非易事,在歐洲國家中,德國、法國和奧地利對TTIP並不熱心,反對聲最為堅決。談判僵持不下的主要原因在於“投資者—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ISDS)。該條款賦予了公司直接向投資國政府索賠的權力。反對者擔心,這將導致國家主權讓渡於本就難以監管的跨國公司,從而出現超級市場主體主導國際貿易準則的現象。因此,ISDS機制有可能成為美歐達成最終貿易協定的攔路虎。不過,作為全球歐洲首屈一指的貿易大國,德國從長遠國家利益考慮,還是希望TTIP能夠取得成功。而在經濟一體化方面最近幾年一直未有突破性進展的歐盟,也希望借TTIP談判,在打破世界貿易談判僵局的同時,順勢將歐洲推向制定國際貿易新準則的前台,重新切割全球貿易版圖。

  美歐一旦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加上美國在金融領域難以撼動的主導地位,不僅將鞏固以美歐範式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更將打壓新興經濟體積極主導全球貿易體系的行為空間;如若美歐成功構築了針對中國的“金融與貿易高邊疆”,加上高技術領域的技術鎖定,則中國在全球頂層價值鏈中的地位將很難獲得實質性提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