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要誇大中國經濟通縮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5-02-17 09:49:15  


目前中國的CPI依舊處於正增長狀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并未陷入通縮。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訊/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續走低,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連續負增長,經濟相對疲弱,近期市場對中國經濟陷入通縮的擔憂不斷升級。對此,專家指出,要以科學理性態度正視當前經濟形勢,不要誇大風險,隨便扣上通縮的帽子。未來在基建投資、內需消費和對海外投資驅動下,在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調控下,中國有足夠辦法化解通縮隱患。

  物價走低引發擔憂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記者羅蘭述評文章稱,最近一系列經濟數據似乎不盡如人意。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月CPI同比僅增0.8%,PPI同比下降4.3%,已連續第35個月為負值,CPI和PPI均創下逾5年新低。另據海關總署統計,1月份外貿進出口錄得最差數值,進口下滑嚴重,貿易順差3669億元,擴大87.5%。

  其中,物價持續走低,1月份CPI跌破1%更引發“通縮”恐慌。廣發證券分析師馮明表示,從CPI指標來看,目前情況屬於“通貨收縮”,但距離“通貨緊縮”並不遙遠。

  對普通百姓而言,通脹是熟悉的,而對於通縮,則無太多切身體會。專家指出,通縮危害嚴重,其基本特征表現為:一是物價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

  “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通縮風險不容小覷。”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具體來看,一是內需疲軟仍然持續。二是美元走強與全球需求疲軟之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進入寒冬。這對國內避免通縮不利。三是產能過剩局面沒有改觀。

  不要妄下“通縮”定論

  文章分析,“通縮”狼真的來了嗎?有觀點認為,物價至少出現連續3至6個月的負增長,才能被定義為通縮。目前中國的CPI依舊處於正增長狀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並未陷入通縮。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對記者說,從嚴格的理論意義上講,通縮表現為物價持續下跌影響到消費,消費不振又阻礙了經濟增長。事實上,當前物價下跌是供給端造成的,比如包括油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電商等新型業態發展降低了商品成本,並非百姓消費需求低迷所為。

  物價在通縮中是一個重要指標,“1月份CPI下跌有特殊原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一是暖冬使蔬菜等食品供應充足,二是春節錯月,三是豬肉價格下跌。估計2月份物價會有所反彈。更主要的是,1月CPI環比上漲0.3%,保持了上漲的穩定態勢。

  流動性也是考量通縮的重要內容。從貨幣供應看,最近央行為緩解春節前慣常的流動性偏緊採取了許多措施,向市場釋放了所需的流動性。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准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認為,春節前降準時點符合預期,合計釋放資金上限預計在7000億左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