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外部崛起不可扭轉性

http://www.CRNTT.com   2015-03-03 10:10:44  


 
  第一,既得利益的阻礙。經過了幾個世紀的西方殖民,西方利益已經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中國資本要“走出去”,勢必構成和西方既得利益的競爭,遭到他們的抵制很容易理解。
 
缺乏“走出去”的經驗
 
  第二,受制於西方壓力的一些國家。儘管這些國家有需要和中國合作,也在從中國崛起中獲得巨大的利益,但來自西方的壓力,使得它們不敢公開出來支持中國。
 
  第三,對中國崛起仍然抱有不確定的國家,對中國持猶豫不決的態度。
 
  第四,發展中國家的反對力量。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大多希望和歡迎中國的資本。不過,很多國家都具有反對黨或者反對派力量(包括一些非政府組織),其中也不乏受西方或者其他大國政治影響的政治勢力。在反對執政黨的政治過程中,這些反對力量都會拿中國說事,誇大來自中國的“威脅”。不過,一旦執政,這些力量也勢必調整其政治話語。很現實的是,如果需要發展,外來資本是必需的。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資本提供國。
 
  第五,中國本身缺乏“走出去”的經驗。中國“走出去”開始不久,較之西方國家,缺少有效的經驗。這些不足很明顯體現在例如上面所說的雇工、環保等問題上。同時,這和中國的“走出去”的規模也有關係。中國所承建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儘管對中國來說是經濟項目,但對很多較小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戰略性,它們需要評估這些項目對它們的國家安全的潛在影響。
 
  缺少經驗發生在中國本身的認知層面,最顯著的就是所謂的“文化走出去”。為了克服外在的阻力,減少外界對中國的擔憂,多年來中國的有關當局一直在宣揚文化“走出去”,以塑造軟實力,讓外界了解和接受中國。從宏觀層面看,這並沒有什麼錯誤。問題出在文化如何“走出去”?文化必須“走出去”,但“走出去”的方式很重要。過分強調國家和政府在文化“走出去”過程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一旦政府捲入,文化很容易成為官方意識形態。這就是這些年來,政府所推行的那些文化“走出去”項目,使得國家形象越來越成問題的根源。文化更多的是個體層面的事情,中國文化會隨著中國的資本、企業家、旅遊者等等而傳播到世界各地。政府應該改變策略,把重點放到“走出去”的個體之上,而非用國家力量來推行文化。實際上,西方在這方面也有類似的經驗,成功的文化推廣發生在個體層面,而失敗發生在政府層面。例如,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隨著西方個體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而政府組織的推廣,只要看看今天中東的局面就知道如何失敗的了。中國必須避免西方失敗的道路,而從西方成功的方面學到經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