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科技創業浪潮中崛起的東歐小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24 12:22:29  


 
  在東歐,諸如庫姆這類的年輕人才並不罕見,他們都來自東歐國家,除了從小接觸父母親的經商之道外,也深受蘇聯時代的教育制度影響:尤為推崇科技與數理。

  通訊軟件QuickBox的烏克蘭創始人之一費拉托夫(Taras Filatov)佐證了這一因果關係:“這些研發人才大多是蘇聯火箭科學家的子女。儘管東歐的太空與軍事產業日漸沒落,但這些科學家的技能依舊傳承給了下一代。”在線匯款系統TransferWise的愛沙尼亞創始人辛裡庫斯(Taavet Hinrikus)也表示:“我們從小生長在物資缺乏的環境中,但這樣的背景對創業很有幫助。”

  今年不到22歲的俄羅斯創業家亞克賽諾夫(Dmitry Aksenov)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從小在俄羅斯南部農村長大,從小便接觸到父親的創業精神。

  亞克賽諾夫回憶道:“我父親總是在研發各種機器。”他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父親曾創立了一間工程公司,他每天放學後的娛樂活動就是和父親一起鑽研機器。正是這樣的生長背景讓亞克賽諾夫與同輩的烏克蘭創業家馬克薩克(Bogdan Maksak)共同創立了FinGenius,這是一家總部設在倫敦的人工智能公司,被稱作“銀行界的Siri”。

  亞克賽諾夫和他的合作夥伴並不是唯一獲得成功的東歐創業家。事實上,來自羅馬尼亞、烏克蘭、愛沙尼亞、捷克等東歐國的科技新創業者近年來如雨後春笋般湧現,吸引了歐美各大科技公司的關注。

  獲得成功後,東歐科技業者通常會將總部和業務團隊移到美國或英國,但卻仍將核心研發團隊留在東歐:一方面是因為東歐薪資水平較低,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被矽穀科技巨頭挖走人才。

  來自東歐本地的富豪開始對科技創業浪潮中的東歐年輕人有所回應。最近,烏克蘭第二富豪維克托·平丘克(Victor Pinchuk)在首都基輔啟動了一個互聯網商業孵化器EastLabs,希望借此來扶持初創企業。“我在社會活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其目標是賦予下一代人以變革國家與世界的力量。”平丘克在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如是說。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因為東歐國家長年政治危機所養成的不信任感,恐怕會對現今許多以“分享”為創業基礎的創業者形成阻礙。捷克網路社交分析軟體業者Socialbakers創辦人瑞薩伯(Jan Rezab)表示:“我們東歐人不習慣對外人透露一舉一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