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常態下中國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15-03-15 11:10:00  


 
  2012年,以2005年美元為標準,中國的人均GDP為3344.54美元,按照錢納里從人均GDP對工業化階段的劃分標準來看,中國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並且距離進入工業化後期5645-10584美元還有一定差距。從產業結構來看,2012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9.5%,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5.5%,中國已經步入工業化後期;從就業結構上看,中國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比為33.6%,中國當前還位於工業化中期;從製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增加值比重來看,2012年,製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增加值比重為38.48%,仍位於工業化初期,距離工業化完成(50%-60%)還有一定差距。綜合上述各種指標和數據,中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位於工業化中期,產業結構的發展領先於其他指標,工業結構的發展落後於其他指標,即當前中國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中心,一直未進入技術密集型加工工業為重心時期,進而導致製造業增加值占比不高。因此,產業結構與工業結構的非同步發展,即工業結構的落後是產業結構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儘管信息革命為中國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好契機,但是對照國際經濟發展轉型的經驗規律,像我們這樣一個仍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第二產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是這種上升不是建立在簡單的重複投資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之上,從而為第三產業的騰飛提供技術保證和產品支持;相反,如果沒有製造業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必將導致該產業和第二產業的過度投資、重複建設、惡性競爭,從而可能導致中國的經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阻礙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指出,為了盡快穿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的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的方向應該為進一步鼓勵第二產業由低端製造業向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從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過渡,以進一步拉動第二產業比重的上升,從而盡快實現工業化,並為本世紀中葉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奠定良好的工業基礎。相反,如果脫離當前中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而片面地追求服務業趕超發展可能不利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