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被液晶改變的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15-03-31 12:32:30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訊/如果你的生活一下子離開了液晶,毫不誇張地說,整個人都會不好了。

  清晨6點,電子鬧鐘準時提示我該起床了,臥室牆上的大屏顯示器自動開啟,顯示出一幅叢林里日出的生動景象;我進入衛生間,利用蹲馬桶的短暫時間,查看了一下手機里的朋友圈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洗漱完畢,戴上運動手環,開始我每天的6公里跑步;6點45分,我進到廚房,冰箱門上顯示屏顯示冰箱里食物儲存低於警戒線,我點了下屏幕上的補貨按鈕;做好早餐,我邊吃早餐,邊看電視,了解當天新聞;7點30分,開車去上班,車載電腦自動切換導航模式,計算最優路線;一路上,商店的電子橱窗不斷切換著最新的商品;經過一個路口等紅燈的時候,一輛大型移動廣告車從前面經過;8點30分,我到達公司,打開電腦,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21世紀,液晶顯示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在可預見的將來,電子計算機+液晶顯示+觸控技術+移動互聯網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液晶的發現: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液晶研究已有上百年歷史。早在1850年,普魯士醫生魯道夫·菲爾紹等人就發現神經纖維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種不尋常的物質。1883年,奧地利布拉格德國大學的植物生理學家斐德烈·萊尼茨爾在加熱安息香酸膽固醇脂時發現:當膽固醇脂加熱到145.5℃時熔化,會經歷一個不透明的呈白色黏稠渾濁液體狀態,並發出多彩而美麗的珍珠光澤;溫度升到178.5℃後,它似乎再次熔化,光澤消失,變成清澈透明的液體;當溫度下降時,再次出現渾濁狀態並變成紫色,最終又恢復成白色的固體。

  萊尼茨爾反覆確定他的發現後,將這種現象告訴給晶體學家諾發斯基,諾發斯基沒辦法回答他的疑問,建議他向德國亞琛大學物理學教授奧托·雷曼請教。

  雷曼了解這一情況後,製造了一座具有加熱功能的顯微鏡,去觀察這些脂類化合物結晶的過程,後來還加上了偏光鏡。此後雷曼對這些物質進行了系統性研究,發現了100多種類似性質的材料。他發現,這類白而渾濁的物質外觀上雖然屬於液體,但卻顯示出異性晶體特有的雙折射性。開始時,雷曼將這些物質稱為軟晶體,然後改稱晶態流體,並分為“晶狀液體”和“液態晶體”兩大類。這就是液晶名字的來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