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什麼是“自貿區2.0版”的新命題

http://www.CRNTT.com   2015-03-28 11:08:44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訊/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這意味著粵、津、閩自貿區及上海自貿區擴展區的掛牌時間基本敲定,自貿區2.0版將形成四大板塊並行的新格局。

  京華時報發表特約評論員徐立凡文章表示,2013年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以來,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形成全國可複制的經驗是其主要命題。新的三大自貿區方案獲批,表明經過1年半的運行,上海自貿區已經形成了可複制的經驗,將走出28.78平方公裡的原有區域,向全國範圍擴散。

  上海自貿區的試驗,包括政府監管模式變革、進出口優惠、資本項目個人賬戶適度開放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開創了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非禁止即放開,將原屬於政府管理權限的事項大幅削減,交由市場自決。從2013版到2014版負面清單,政府管理事項已從190條減少到了139條,2015版負面清單還將繼續減少政府管理事宜。事實證明,簡政放權不會導致混亂,相反推動了管理部門在事中和事後監管等方面創新。

  文章分析,對於即將掛牌的粵、津、閩自貿區來說,如何複制上海自貿區的經驗是第一個命題。負面清單管理是最有價值、最可複制的經驗。這是因為,一方面,消除制度中存在著的“隱性堡壘”、加快減政放權,是地方政府改革的共同命題。另一方面,負面清單管理也需要盡可能統一規則,避免過去為招商引資競相出台優惠政策導致的混亂,建立透明、協調的准入秩序,為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創造條件。

  探索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是粵、津、閩自貿區的第二個命題。由於不同地域經濟環境、產業結構迥異,在引進外資、進出口優惠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照搬上海經驗。粵、津、閩需找好定位,成為能夠輻射區域內改革開放、創新區域合作模式的支撐點。如天津輻射京津冀,福建輻射台灣地區,廣東輻射港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