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強民族認同,時刻不能放鬆

http://www.CRNTT.com   2015-04-22 09:09:12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在今日中國,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促進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措施?有人認為,這樣做可能導致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不利於中國周邊外交的實施,還可能妨礙中國與亞洲、世界各國協力打造“命運共同體”的計劃。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我們提高、促進中國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非但不會產生消極的民族主義,而且還會促進周邊國家對中國的認識、理解。

  如果一個民族的民族自覺很高,擁有高度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那麼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會在世界上受到敬重。我們知道,清末年間,不少外國輿論詬病中國人不愛國,也就是說中國人缺少民族自覺與國家認同。

  民族主義形成於19世紀,源於對鄉土、國家的忠誠、歸屬意識,是現代民族國家建設的動力。但在20世紀,民族主義發生分裂,其中一種仍保持19世紀時期積極向上的特點,而另一種則墮落成為種族主義、本民族至上的意識形態工具。

  當祖國獨立、人民自由遭到威脅時刻,一個公民響應國家,不畏犧牲,這是愛國主義。在和平時期,中國公民在海外旅行時的行為也關乎國家形象。一個人的誠實、知識,甚至舉手投足,在異國他鄉都會映出他的祖國。勤勉努力、遵紀守法,與人為善、助人為樂,你就是在愛國。

  今天儘管是全球化時代,但民族國家卻要肩負保護全球化弱者的任務。這是民族主義的對內功能,也是民族國家合法性的來源。老人、兒童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教育權利乃至生存權利保障,都要民族國家承擔。今天,儘管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但民族主義對於民族國家的維繫、發展仍有重要作用。

  我們拒絕民族主義的消極因素,但卻不能忽視更不能放棄民族主義的積極因素。縱觀歷史,發達國家民族國家建設歷經百年,始有今日國家、民族認同水平,而對中國而言,以如此巨大規模如此眾多人口建設民族國家,更需要假以時日。因此,維繫民族國家的積極民族主義,仍不可或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