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東北不能把製造業優勢丟掉

http://www.CRNTT.com   2015-08-01 07:25:43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面對形勢依然嚴峻的東北經濟,習近平近日在吉林調研期間專門強調,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東北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

  面臨結構調整和體制轉型雙重壓力

  中國證券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文章表示,去年開始,東北經濟明顯下行。今年一季度,遼寧經濟增速僅為1.9%,黑龍江和吉林分別為4.8%和5.8%,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去甚遠的數據也讓李克強感到“揪心”。

  其實,東北面臨著兩個方面的困境,首先就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困境。東北地區重化工業比較集中,而中國經濟近5年的回落過程中回落幅度最大的就是石油、煤炭、鋼鐵等重化工業。由於產業結構上的這個特點,東北在這一輪經濟調整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壓力。

  另外一個是體制上的困境。不僅僅是東北,全國其他地區資源開發型或者重化工業集中地區都面臨著這樣的壓力。這些地區產能嚴重過剩,面臨著很大的去產能壓力,企業的效益大幅度下降,財政收入也遇到很大的困難。越是這種時候越能看出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如果東北在產業結構調整大環境下面臨的困難更多的話,說明企業競爭力存在問題。一些不屬於重化工業,從全國來講增長還可以的行業,比如說汽車行業,在東北也表現得比較差,原因就在於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

  改變人口淨流出關鍵要增強企業活力

  文章稱,在結構調整和體制轉型一再被呼籲的同時,東北人口流出問題同樣引發了廣泛關注。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三省人口每年淨流出180萬。同時,東北三省的老年人口占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兒童和青壯年人口占比又都低於全國。

  東北人口流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經濟活力問題,有活力才會對人口具有吸引力,沒有吸引力人口流出就很正常。

  不過,儘管東北這兩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但就業和民生改善還是基本穩定的。

  東北要改變人口淨流出的狀況,就要把經濟振興起來,才能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能把人留住,把人吸引過來。

  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指出,東北地區要把裝備製造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民營經濟。服務業很大程度上是為製造業服務的,發展服務業也主要是在大城市,但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國有企業改革應有一個實質性推進

  文章指出,面對不容樂觀的東北經濟形勢,習近平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做出部署,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精准發力,扎實工作,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

  在增強企業內在活力方面,習近平特別提到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改革應該有一個實質性的推進。東北地區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產權制度改革、內部治理結構改革、企業負擔化解、嚴重過剩產能淘汰等方面有一些實質性的舉措。

  東北地區作為中國地理大區和經濟大區之一,如何通過區域的推進,以點帶面,使局面有所突破和改觀備受關注。東北地區也可以通過成立特區或改革試驗區進行體制轉型,雖然以前東北地區也做過一些嘗試,但效果不太好。這一輪可以更大力度把內外開放結合起來。對內,對民營經濟、對東南沿海地區開放;對外,對國外投資者開放。

  東北關鍵不能把製造業優勢丟掉,東北要將自身農業、重化工業等方面優勢更好地發掘出來,並加以鞏固。雖然說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過去了,重化工業特別裝備工業在中國還是有需求的,關鍵是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互聯網+”在東北振興過程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可以在創造創新環境方面下更多工夫,形成一兩個創新型城市或者區域創新中心。創新不是什麼地方都能搞、都能搞得成,還需要環境的支持,應該給每個城市平等的機會去吸引更多創新要素,逐步形成區域性創新中心。東北地區裝備工業升級、綠色發展等創新的空間很大,但關鍵並不是政府直接去搞什麼項目,而是培育一個創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