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國企改革新一輪攻堅:守住五條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5-08-19 06:49:11  


國企改革是項牽一發動全身的龐大社會系統工程,是利益格局重新調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一次波瀾壯闊的革命。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有望近期推出的消息,燃起了國人對國企改革有重大突破的熱望。而據統計,過去一年多來,已有上海、遼寧、湖南、天津等22省區市出台了“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意見”,其餘9個省市區國資改革方案也在醞釀。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莫開偉文章稱,國企長期來受到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庇護”,滋生了很多壞毛病,加上政企不分的經營管理機制,使國企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激發了各省市區改革欲望。

  但是,國企改革是項牽一發動全身的龐大社會系統工程,是利益格局重新調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一次波瀾壯闊的革命。如果把握不好,不僅國企改革本身會走形變樣,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甚至會使中國經濟倒退。因此,在推進國企改革過程中,要堅持謹慎態度,不能對國企改革盲目樂觀,更不能抱一蹴而就的心態;要盡可能地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做足做好改革前各項準備,制訂好各種預案,以使國企改革少走彎路,避免失敗。從當前看,筆者認為國企改革應堅守國有資產不流失,確保改革質量;全體員工不失業,確保社會穩定;經營機制出新招,確保經營活力;改革勿一哄而上,確保有序推進;民資進入無障礙,確保改革開放這五條底線,方能確保改革穩步推進、健康發展,也才能最終達到國企改革目標。

  文章表示,國有企業擁有大量國有資產,是中國經濟發展堅強支撐力量,尤其重要產業領域,直接關係到民眾享受改革成果和幸福指數高低等社會福祉。雖然目前已提出國企改革主體多元化方式,即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企業改制上市、探索員工持股、吸引股權投資基金入股、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公共項目等等,但對每一種方式都要根據國企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論證和全面權衡,並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放在首位;同時走民主聽證程序,讓國企廣大員工全面參與決策,實現國企改革方案科學化。尤其無論採取哪一種改制方式,都要認真汲取第一輪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把防範國有資產流失放在首位,不能為了改革而不顧國有資產流失,防止國有資產價值低估現象發生。如果因國企改革而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則不僅無法保證國企改革質量,違背了國企改革宗旨,也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動搖國有資產對社會穩固作用。

  國企改革最大目的,是通過建立新的經營運行機制和各種資本有機組合,實現國企由單一體制向多元體制轉型,以激發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創造出最大效益,吸引更多社會就業人員,讓全體國企員工分享改革成果,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而如果以改革為借口,把改革當成甩掉國企原有員工包袱,把大量員工推向社會和政府,則改革就會陷入本末倒置怪圈,最終使國企改革喪失民心,難逃失敗命運。為此,對不少國企存在員工臃腫、年齡偏大、就業安置難等客觀現實問題,需通盤考慮,通過再就業培訓、企業之間統一調配、給予創業基金鼓勵員工創業等方式消化國企冗員,尤其要妥善解決一切歷史遺留問題。

  文章指出,此次國企改革,最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消除國有企業原有積弊;同時,打破行政對國企種種束縛,增強企業適應市場能力,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顯然,這次國企改革應在經營機制轉換上下足功夫,徹底打破原有體制機制框框,各級政府國資委將從直接干預轉變為政策指導,將管資產變為管資本,並減少各種行政體制性障礙,給國企以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否則國企改革就會落入窠臼,難免“穿新鞋走老路”。因此,當前國企改革應是脫胎換骨的徹底革新,而不是形式上的不同資本來源的組合及企業管理人員的叠加,要求一切改革方案圍繞企業機制如何適合市場、如何提高競爭力、如何滿足員工利益而進行,尤其要圍繞如何打破現行管理格局、管理體制、管理模式進行,把企業變成真正的市場主體、而不是政府的附庸物,更不是原有機制複制粘貼。這尤其需要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取消政府的行政任命,實現經營班子完全市場化選聘。

  各省市、自治區對這次國企改革信心十足,各自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如浙江提出,通過3至5年努力使“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達到75%”;河南提出到2020年全省混合所有制企業比重達到80%以上等等。這些明確的國企改革目標本身沒有錯,怕就怕各省市區不甘國企改革落後滋長相互攀比心理,在國企改革中相互“放衛星”,脫離實際,導致走過場及一哄而上。因此,各省市區推行國企改革一定要從當地實際出發,穩步推進,不設行政性任務指標,力求成熟一家,改制一家,成功一家,防止急躁冒進導致國企改革不完善甚至漏洞百出,把國企改革做成“夾生飯”,從而加大改革成本,降低改革效率,最終影響民眾對國企改革信心。此外,高標準高要求推進國企改革,使改革方案符合中央頂層設計要求,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規範改革行為、激活國企改革各參與主體積極性等方面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文章認為,既然此輪國企改革目標就是要打破國企“一家獨大”局面,實現國企經營的資本多元化,即混合所有制,為民資進入國企打開便利通道,那國企就該消除對民資進入種種不必要擔憂心理,將所有國企無論是公益類、營利類還是功能類都全面向民資開放,防止“畫地為牢”現象,人為設定限制性杠杆或各種軟性約束,為民資全面進入國有企業掃清障礙。與此同時,各級政府也要消除對國有資本“偏袒”心理,不能再讓怕民資參與過多、占比過高而影響政府對國企控股地位的顧慮而使轟轟烈烈的國企改革變味,尤其要全力掃除民資進入國企各種行政體制障礙,使國企改革真正成為民資湧入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