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降低融資成本 降息不如降准

http://www.CRNTT.com   2015-10-12 07:47:52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央黨校副校長、經濟學博士王東京文章表示,目前國內融資成本究竟高不高?學界的觀點幾乎一邊倒,認為融資成本不僅高,而且已危及實體經濟。最近在南方與企業家座談,企業家的看法也如是。甚至有地方官員說,若融資成本降不下來,會有不少企業要歇業。

  據了解,人們認為融資成本高,主要是銀行貸款利率高於企業投資利潤率,而信托融資利率又高於銀行利率。事實的確如此。數據顯示,去年工業企業利潤率平均為5%,銀行貸款利率為6%;信托融資的利率更高,平均達13%至20%。所以有企業家抱怨,現在企業純粹是在為銀行打工。

  不過,銀行利率高於投資利潤率,企業是否一定會虧損?細想應該不是。舉例說,某企業投資一個億,其中自有資金7000萬,貸款3000萬。若投資利潤率5%,則利潤為500萬;若貸款利率6%,貸款利息為180萬。兩相比較,利潤比利息多得多。

  深入一層,做以上比較其實並無實際意義。懂財務的朋友知道,貸款利息屬財務費用,企業是計入成本的。企業利潤是銷售收入減成本後的餘額,而利息已包含在成本之中,當然無需再從利潤中扣除。由此看,貸款利息雖會增加企業成本,降低投資利潤率,但只要投資利潤率大於零,無論貸款利率多高、或支付多少利息,企業也絕不會虧損。

  文章稱,判斷融資成本高低不能用貸款利率與投資利潤率比,風馬牛不相及,不存在可比性。不反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不反對降利率。不過與眾多企業家的觀點不同,但不贊成央行直接降利率,而是主張通過改變信貸供求,讓市場調節利率。雖然結果一樣,但政策操作重點卻大不相同。

  最近有學者說,目前物價水平低位運行,利率存在下調空間,並斷言,只要央行調低基礎利率,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便會下降。這種看法純屬異想天開,怎麼可能呢?今天6%的利率企業貸款爭先恐後,商業銀行怎麼會以低於6%的利率放貸?若政府出面強制,托關係、找門路等尋租行為將層出不窮。羊毛出在羊身上,算總賬,企業融資成本未必能降低。

  文章認為,利率只能由市場定。“貨幣供求”決定利率。貨幣供過於求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由此引申到政策層面,央行若希望下調利率,首先得增加貨幣供應。若貨幣不增,單降利率除了引發惡性競爭,怕是徒勞無益。

  文章指出,就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言,選擇降息不如選擇降准。下調存准率,商業銀行信貸供應可增加。當然,央行也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貨幣供應。近幾年推行積極財政政策,每年國債皆在萬億以上,央行若能在二級市池購部分國債,貨幣供應也會增加。可以想象,只要增加貨幣供應,整個社會利率會下降。殊途同歸,企業融資成本也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