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智庫雜誌:民共兩黨關係的進化存在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15-11-22 00:04:46  


 
  三、兩黨敵人文化形成的主要依賴路徑

  路徑一:“自群體(in group)內部的團結”。自我依賴“危險話語”來凝聚群體內部的團結,這種話語首先就造就了“內部”和“外部”的區分。⑨這是民共兩黨敵人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路徑。當中共確信民進黨是“台獨黨”及“台獨”勢力的主要代表時,敵人形象就已經形塑。“台獨”分裂行為和勢力與中共維護國家統一的歷史使命嚴重衝突,通過對“台獨”危害性的宣導讓大陸人民更為凝聚也更為反對各種分裂勢力。當然大陸方面也一再強調決不放棄武力,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而不是針對普通台灣百姓。反過來,民進黨更是依賴於對中共的敵意宣傳和形象操弄來獲取政治利益並凝聚台灣人的主體性認同。陳水扁在第一任期內的4年,以“去中國化”、“建立台灣主體性”、“愛台灣”激發占多數的閩南族群凝聚在一起,最後並以“為台灣人擋子彈”,使民眾送他再次當選。但當他口中的“外來政權-中國人-中共同路人-賣台集團”成為因果鏈,卻也嚴重刺激另一族群或陣營。⑩使得所謂外省人和大陸人成為台灣閩南族群的對立面。在這個意義上而言,敵人的塑造,出於施動者的內生性需求。

  路徑二:刻板印象和認知失衡。兩黨敵人文化的建構雖是主觀性行為,但依託於一定的客觀環境和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台灣人群體對大陸的刻板印象以及兩岸不同群體間的認知失衡。刻板印象是指某一類人的簡化看法,以此與其他人相區別,也可以說是一種“定型化”的看法,即對某些人或某些事持有相對固定的看法,不易改變。⑪陳孔立教授曾總結台灣人群體對大陸在政治上的刻板印象主要有五個:大陸要“吞併台灣”;大陸“打壓台灣”;大陸要“武力犯台”;“決不能與中共談判”;兩岸有“民主制度”與“專制制度”的差別。⑫而民進黨又深受這些刻板印象的影響,加之國民黨當局數十年的反共教育,使得民進黨在基因裡就有對大陸的刻板印象。反過來,民進黨又成為這些刻板印象的積極鼓吹者、宣傳者和對大陸敵意的操弄者。一旦民共兩黨敵人的印象形成,則這種固化的認知很難被改變。

  認知失衡,既是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也是其結果。由於兩岸長期隔絕,彼此之間的資訊溝通存在諸多盲區,造成彼此間認知的片面性。有台灣學者就深有體會“2010年10月6日,由台獨大老辜寬敏出資成立的‘新台灣國策智庫’,邀我去主持一場有關大陸對民進黨政策的討論會。兩個小時的討論會中,與會者包括智庫研究員、扁政府時代卸任的政務官,讓我普遍感覺到他們對大陸涉台事務的陌生。”⑬劉國深教授也認為,中國大陸正在快速變化之中,民進黨內有些人不僅沒能掌握這樣的變局,而且還停留在20年前的大陸認知,甚至停留在更早期的認知之上。⑭可見,民進黨對大陸的認知片面,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民進黨已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逐步加大對中國大陸的研究和瞭解。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多,雙方的刻板印象會逐步的減弱,並逐漸形成更為客觀和全面的認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