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區選總結:建制派的選舉方式已經過時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5-12-07 00:07:18  


香港城市智庫舉辦論壇總結本次區議會選舉。(中評社 李仕奇攝)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記者 李仕奇)香港區議會選舉剛過去不久,各政團都忙於檢討選舉得失。總是給人以保守、靠資源打選戰形象的建制派有多位資深區議員落馬,但也有不少年輕人首次出選就拿下議席。面對親民主派的參選人和“傘兵”以本小利大的網絡文宣、網上動員,以及不少首投族出來投票所造成的衝擊,建制派又有哪些對策予以反擊?香港城市智庫昨日舉辦論壇總結本次區議會選舉,從文宣、網絡戰、資源分配等方面分析建制派今後的選舉路要怎樣走下去。

  上屆曾在沙田碧湖選區落敗、今年扳回一城的黃冰芬表示,由於每個選區的選民組成結構不同,因此每個參選人的策略都要有所調整,改變自己以達到該區的需要。她以自己選區為例稱,自己事先瞭解過該區人口結構,只有大概10%是年輕人,因此大部份時間都會針對中年人及老人做社區工作,而面對普遍傾向民主派的青年人,只要不得罪他們即可。

  碧湖選區包含了公共房屋(基層住戶較多)和私人住宅(中產住戶較多),黃冰芬就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做社區工作。她表示,私人住宅的住戶對於建制派經常派發的物品(俗稱“蛇齋餅粽”)並不是很感興趣,反而對於參與社區的理念比較受落;而公共房屋住戶則可以通過派發物品和“掃樓”(逐家逐戶探訪)來宣傳自己。

  作為民建聯成員的黃冰芬在介紹宣傳策略時則指出,在這次選戰中曾經學習“傘兵”的用語,比如民主式的參選、社區式的規劃、“社區的建設離不開居民的意願”等,這些其實都是每個建制派參選人正在做的事情,可以通過比較對手的文宣更好地表達出來。

  另外,黃冰芬也透露自己有參照“佔中”時期民眾在政府總部外的“連儂牆”上張貼便籤紙,將此做法照搬至社區的宣傳板塊(類似國內公佈欄),由區內民眾將自己期望的政策政綱寫好貼上,形成一種參與式的氛圍。

  首次出選觀塘牛頭角下邨選區並勝出的民建聯成員張姚彬則表示,建制派在文宣和資源方面有進退失據的勢頭,正是因為資源很多,這種原來的優勢隨著香港政治氣氛的轉變,反而成為了一種阻礙。不過他指出,這種阻礙並不是在行動上的,而是在思維上培養了一種惰性,令參選人慢慢覺得文宣戰並不重要,因此在經營方面就比不上對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