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智庫雜誌:台灣“課綱微調” 緣何遭到反對

http://www.CRNTT.com   2015-12-07 00:08:55  


 
  第一、第一單元“早期台灣”中值得商榷部分有“關於‘南島語族’問題”、“濱田彌兵衛事件”及“鄭成功家族在台灣統治的性質”。

  自台灣解除戒嚴以來的台灣史研究,由於其目的中含有極強的“去中國化”因素,故其研究重點,由大陸移民開發台灣的歷史,轉向台灣原住民的研究,並利用人們對“南島民族”的不瞭解,使“台灣為南島民族發源地”的說法,成為台灣原住民與中國大陸完全脫離聯繫的證明,藉以形塑新的台灣民族,來否認自己唐山移民的後裔身份,達到在血源上脫離中華民族的目的。關於南島語的起源問題,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包括起源於麥克羅尼西亞、中國長江之南、中南半島、西新幾內亞等六種不同說法。①在這些學說中,“中國學說”、“中南半島學說”、“ 葛瑞斯的學說”及“施得樂與瑪律克的學說”等四個學說,都直接認為南島民族的來源,與中國大陸有密切的關聯。故筆者認為,一些綠色台灣史學者,有意利用“台灣是南島民族發源地”之說,來證明台灣原住民與中國大陸沒有任何聯繫的說法,完全是有目的的政治操弄。故在課程綱要中,應儘量避免使用“南島語族”這樣有爭議的、可能有政治目的的“史學用語”。

  而“濱田彌兵衛事件”為1628年發生於荷蘭與日本之間的貿易衝突事件。台灣的台灣史學者研究此事件的目的,不僅僅是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向荷人抗稅的英勇事蹟,而是突出早在荷蘭人佔領台灣之前,日本人就在台灣從事走私貿易。故綠色台灣史學者利用此事件,來強調日本人與漢人一同因貿易來到台灣,潛藏著“去中國化”的媚日情結。

  第二關於“日本統治時期”存在的問題

  2012年高中歷史課程綱要中,將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定標題為“日本統治時期”。這個“單元”題目本身就有問題,其下三個主題“(一)殖民統治前期政治經濟發展;(二)戰爭時期的台灣;(三)殖民統治下的社會文化變遷”中,有二個為“殖民”,但“單元”的題目卻為“日本統治時期”,實有與“清朝統治”相對應,有隱去“殖民統治”之嫌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