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供給側改革的六大著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15-12-21 07:52:17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在中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如何才能通過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

  證券日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文章提出,以下六個方面應成為下一階段推動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

  第一,繼續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去杠杆、控風險、提效率,發揮對經濟增長的重大牽引作用。通過各項體制改革,減少政府直接干預,降低企業的顯性和隱性成本,激發微觀經濟活力,這是最艱巨的任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真正核心和關鍵。

  首當其衝的,便是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大幅度減少行政審批,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與服務。目前,特別需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強力落實,認真清理並切實減輕企業目前承擔的各類不必要的非稅負擔,繼續落實和完善簡政放權的各類事項,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抓好中央所確定的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實。

  此外,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既能改善需求側管理,又能釋放供給側動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從而達到刺激生產、改善供給的目的,具有很強的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意義

  抓實抓好國有企業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經營管理效率、質量和效益,切實改變國有企業財政預算軟約束現狀,使國有企業能自負盈虧。同時,仍然要重視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力度鼓勵民企進入壟斷領域,落實負面清單制度,激發民間資本活力,提升資本回報率,通過制度變革促進自由競爭,提高社會資金形成和配置效率。對國企的改革還有另外一層重要含義:盡快清理大量占有各類資源的“僵屍企業”,這將有助於從微觀層面實現去產能、降杠杆並最終提升盈利能力的目的。

  財稅和金融領域的改革,同樣既能通過宏觀政策調控從需求側影響經濟發展,又能通過深化改革降低企業稅負和融資成本,實現在供給側發力。未來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應以推動稅制改革為突破口,逐漸降低間接稅的比重,建立和完善以居民財產、行為為課稅對象的直接稅稅制。並且,還要一改過去名義積極、實際保守的政策基調,採取更大力度的減稅,減輕企業的稅費負擔,堅決杜絕違法徵收“過頭稅”,真正體現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更加主動並且更有力度的取向。

  針對中國金融市場長期存在的結構失衡、功能不全和“金融抑制”明顯等突出問題,需要全面推進金融改革,盡快解除金融抑制,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以便更好地發揮金融體系深度動員社會資本、提高儲蓄率的作用,從根本上增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

  考慮到淘汰落後產能、壓縮企業杠杆率、清理“僵屍企業”等結構調整的力度將不斷加大,過程仍將漫長,有可能造成國企員工下崗失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其變動,不斷提高工資和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低保等保障標準及其政策受益面,竭盡全力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