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從新制度主義觀察兩岸和平發展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6-01-08 00:08:48  


 
  結論

  2005年國共會談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開啟“和平發展”新制度的契機,逐漸取代民進黨政府迂迴的“澳門模式”,並在2008年的國民黨再度執政後,經由兩岸兩會積極簽署協議,進入了和平發展制度的路徑依賴。

  雖然2016年的台灣大選變局,可能衝擊兩岸和平發展制度,但由於2008年至2015年簽署的協議已增加到23項,包括規模利益、學習效果、協調效果、調整預期,都已存在一定基礎,如果強加改變和平發展制度的路徑依賴,轉換路徑、制度變遷,成本將會相當大。

  所以,若質疑、阻礙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簽署協議模式,導致和平發展制度的路徑依賴被轉換,反而造成已獲得和平發展紅利的民意反彈,因此和平發展制度的路徑依賴,應可被審慎樂觀期待。

  註釋

  ①Ronald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Vol. 4, No. 16 (Nov., 1937), pp. 386-405.

  ②Ronald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3, No.1 (Oct., 1960), pp. 1-44.

  ③Douglass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p.29-33.

  ④Douglass North,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81), pp. 7-8.

  ⑤Douglass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35.

  ⑥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 eds., 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3rd ed.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pp. 66-68.

  ⑦B. Guy Peters,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3rd ed. (New York: Continuum, 2012), pp. 71-72.

  ⑧賀衛平,“澳門模式”探析, "http://www.zhongguotongcuhui.org.cn/"2008年5月16日, "http://www.zhongguotongcuhui.org.cn/hxzh/201211/t20121105_3346226.html"。

  ⑨中國大陸與港澳的關係亦可以交易成本的概念分析,請參閱黃清賢,“‘一國兩制’的新制度主義分析:以香港為例”,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第2卷第4期,2005年10月,頁95-12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