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向鬆祚:守住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6-02-28 08:22:05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2015年涉嫌非法集資的案件,從金額、波及人數到輻射範圍,比任何一年都來得猛。僅2015年1月至8月,全國涉嫌非法集資的立案就達3000件左右,涉案金額超過1500億元。這還未加上e租寶、卓達、泛亞等“地震級”案件。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在起家之地很有勢力,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外衣迅速突破地域限制,面對市場質疑時非常強硬,資金去向成謎。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特別提到:“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表明中國最高決策層已高度重視金融風險,尤其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的可能性。

  系統性金融風險如何形成,中國是否可能進一步陷入系統性金融危機?政府及投資者應當如何應對?《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日前就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鬆祚。文章內容如下。

  10萬億元入市釀災

  問:自2015年6、7月的股市動蕩至目前,中國資本市場一直比較慘淡。那一次股市劇烈波動的原因是什麼,對中國資本市場有什麼影響?

  向鬆祚:2015年6至7月的股市動蕩,稱它為資本市場劇烈波動是客氣的說法,實際上中國經歷了一場股災。這場股災及其救市對中國金融市場乃至整個經濟改革的進程影響深遠。首先是股災前後暴露的各種違規違法行為,特別是肆無忌憚的內幕交易和股市操控嚴重傷害了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中國股市長期被認為是政策跟風市場和賭博投機市場,股災前後的演變進一步加深了投資者這種印象。

  中國每年銀行體系新增貸款9萬多億。此次股市狂飈高峰時期,場外配資接近7萬億,場內配資接近3萬億,差不多10萬億資金進入股市,相當部分資金是高利貸融資。

  問:對於中國的資本市場來說,入市的10萬億資金意味著什麼?

  向鬆祚:我們要深入了解股災的根源。為什麼會出現股災?原因當然非常複雜,沒有那麼簡單。我提到10萬億各類融資湧入股市是重要原因,但並非唯一原因。“10萬億”是不是準確我也不肯定,我也是從有關部門的人員那裡聽到的。場外配資和場內配資數額巨大是肯定的。很短時間內,如此龐大資金流入股市,一定會引起市場巨大波動。我們需要問的問題是:如此龐大的場外配資或場內配資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合法性在哪裡?如果非法,為什麼沒有人監管?監管者有沒有失職?到底歸誰監管?

  譬如現在全國經常曝出非法集資案件,花樣百出,騙局翻新,許多無辜老百姓蒙受巨大損失,卻沒有明確的監管者,這是非常不幸也是非常可怕的。股市有沒有這樣的監管漏洞?短期內龐大資金湧入股市必然造成股市劇烈動蕩,歷史經驗一再告訴我們,弄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裡明確提到“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可見最高決策層已經高度重視股市劇烈波動蘊含的巨大風險,這是非常正確的判斷。說明最高決策層頭腦非常清晰,非常敏銳。習主席最近亦多次談到股市問題,說明股市的健康發展穩定發展已經關係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全局,不是一個小問題,不是局部問題。

  正因如此,我才呼籲對股災進行一個詳盡、全面、客觀的調查。調查並不是要針對某些部門或者某些人,關鍵是要把發生股災的原因徹底搞清楚。這就需要有一個客觀、獨立和公正的部門組織一些獨立學者來進行調查。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具有國家法定權威,可要求相關部門提供所需的數據。一般研究機構或學者去做調查,無法拿到數據,相關部門也沒有義務給一般研究機構和學者提供數據,更不可能讓相關部門的相關人員去詳細說明有關情況。只有人大常委會有這個權威,有這個法定權力,誰都不能拒絕,誰都要認真負責配合調查。有關部門可以拒絕學者和研究機構的請求,卻必須履行義務向人大常委會的專門委員會提供所有相關數據和材料。

  最高決策層矚目風險

  問:您怎麼看這次股災?您認為造成這次股災的根本性原因是什麼?您覺得這次股災是可以避免的嗎?

  向鬆祚:應該是可以避免的。本來形勢很好,廣大股民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牛市的氛圍已經形成,此時需要好好呵護,促進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結果卻出現了股災。為什麼會出現股災或者如此劇烈的股市波動?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原因:

  其一、某些人過度相信“以股市救經濟”“搞活股市就能夠搞活經濟”,一些媒體推波助瀾,某種程度上誤導了投資者。

  其二、監管層對於市場風險缺乏有效監管和預警機制,尤其是對於場外配資、杠杆炒股、內幕交易、隨意改名、高管套現、內外勾結等諸多嚴重違紀違法行為沒有足夠重視,更沒有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打擊和制止。

  其三、少數上市公司極度貪婪、無恥和短視,信息披露不實,甚至肆意操控公司業績欺騙投資者。

  其四、少數證券公司片面追逐收入和盈利,缺少基本的投資者保護意識,賺錢沒有任何底線,忽悠股民入市無所不用其極。

  其五、多數散戶股民缺乏基本的投資常識,盲目相信股市賺大錢、賺快錢的神話,跟風炒作,追漲殺跌,借錢豪賭,最終損失巨大,甚至慘不忍睹。

  問:您是如何向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提出對股災原因以及救市措施進行獨立調查呼籲的?

  向鬆祚:我們經常會圍繞中國經濟的問題,給中央一些部門寫調查報告,我在報告中也曾多次提過股災的事情。當然,我是從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改善金融監管、規範資本市場發展這個角度來提的,作為一個學者或者一個公民來提出建議。我認為每個國家的公民都有權利提出這樣的建議。我們正在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我提出這樣的建議符合這個基本精神。

  許多國家都曾經這麼做。譬如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國會組織專門委員會,召開無數次聽證會,對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進行全面調查,最終報告還公開發表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裡明確指出:“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如何改革監管架構已經是最高決策層關注的重大問題,我們就更需要系統深入的研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