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就近城鎮化是發展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3-04 08:02:42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需要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培育發展新動力。

  學習時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國家行政學院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黃錕文章表示,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既體現了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又明確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階段性重點目標,有利於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發展新理念、新方向、新動力。

  就近城鎮化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發展新動力

  文章分析,首先,就近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就近城鎮化帶動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帶來消費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時還產生龐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住房建設等投資需求。其次,就近城鎮化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依托。就近城鎮化產生集聚效益、規模效益和分工協作效益,極大地推動工業化進程。同時,城鎮化不僅能夠推動以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發展,也能夠推動以商貿、餐飲、旅遊等為主要內容的消費型服務業和以金融、保險、物流等為主要內容的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催生了一系列新業態。再次,就近城鎮化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條件。城鎮化帶來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帶動消費需求將從“吃穿用”轉變到“住行學”,推動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升級。城鎮化帶來人力資本和信息知識聚集,促進市場競爭、技術創新和改善管理,有利於提高資源集約利用,降低工業排放,實現低碳、綠色發展。最後,就近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就近城鎮化,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農村居民人均資源占有量會大幅度增加,有利於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市場化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解決農業增長、農村穩定、農民增收問題。就近城鎮化還可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和共同繁榮。

  就近城鎮化面臨的巨大發展難題不容忽視

  文章指出,當前,就近城鎮化發展面臨諸多困境,主要存在產業支撐不足、資金嚴重短缺、政策不完善、規劃不合理等問題。一是產業發展滯後,支撐能力不足。政府主導產業發展,特色不鮮明,一窩蜂地上重化工業、製造業,缺少區域產業分工和錯位發展,產業結構嚴重雷同,競爭力弱。片面理解“產業支撐”的含義,忽視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事業發展,城市服務功能不足,人氣不旺。二是融資渠道不暢,資金嚴重短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財稅收入縮水,土地也不像以前那麼好賣了,地方政府負債規模過大的風險也逐漸暴露。而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近些年普遍反映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中西部中小企業融資更是困難重重。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因其農村網點分布少、針對農民的產品服務少,涉農金融服務缺位比較嚴重。三是改革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完善。由於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配套,制約了就近城鎮化的展開。由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滯後,農村土地要素沒有盤活,農民缺少金融資本武裝,農民土地流轉、抵押、貸款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進展遲緩。地方直接融資渠道有限,政策性和商業性金融界限混淆,中小金融機構生長困難。四是規劃不合理,形式主義嚴重。多頭規劃,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和專項規劃銜接不夠,沒有做到多規合一。規劃宗旨、目標不清晰,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模仿發達地區的做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群眾參與度低,對群眾的訴求回應不夠,存在著以權代規的問題,規劃實施剛性不足。規劃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針對性差,可操作性不強。

  就近城鎮化面臨的難題,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發展理念存在誤區,片面迷信大城市。我國城市行政等級與資源分配呈正相關性,優質資源過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越來越大,而中小城市、小城鎮難以獲得應有的經濟資源和公共資源,發展緩慢。二是發展思路不清晰,片面發展房地產。一些地方將城鎮化片面地理解為房地產化,認為城鎮化建設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加房地產開發,忽視新增城鎮人口如何安居樂業、如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民生問題。將城鎮化片面地理解為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張、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加劇了土地粗放利用,催生房地產泡沫。三是發展政策有偏向,資源集聚不夠。過去有多年的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但總的來看國家宏觀政策引導資源向中西部回流和集聚的強度不夠,國家向中小城市、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足制約了中西部中小城市、小城鎮的發展。

  以改革促進就近城鎮化進程和健康發展

  文章認為,促進就近城鎮化和健康發展,要把握兩個關鍵點:一是既要走出片面迷信大城市的誤區,同時也不能轉而片面迷信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小城鎮不能遍地開花,避免要素過於分散,導致土地等資源的浪費。二是把縣城建設作為就近城鎮化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抓手。

  高度重視產業支撐平台建設,加快推動產城人融合。有產業支撐的就近城鎮化才有生命力。鼓勵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比如通過“互聯網+”來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旅遊休閑和健康養老產業等。建立產業梯度轉移激勵機制,積極引導鼓勵東部產業向中西部小城市和小城鎮梯度轉移,健全承接大中城市產業的激勵機制。提供土地、財政、稅收、金融、技術、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政策。比如,組建中西部產業發展銀行和引導基金等。把特色產業與重點鎮建設結合起來,培育有特色產業支撐的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遊古鎮和衛星城鎮。加快推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後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