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中國外交 從經營南海到佈局“海絲”

http://www.CRNTT.com   2016-04-03 00:15:40  


中國設立三沙市,以加強對南海地區的有效管理。
  中評社香港4月3日電/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兼職研究員儲昭根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理解中國外交3.0:從經營南海到佈局“海絲”》,作者認為:“中國“海上絲路”的倡議最根本的目的在於加強、深化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係,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以及破解中國能源、資源與貿易安全的瓶頸與困局。中國經營南海,只不過是面對外部挑釁及攪局,被動式,或條件反射式地回應與應對。也就是說,共享中國發展機遇,積極主動承擔大國責任,積極塑造地區互信與和平,主動佈局地區合作與共同發展,才是中國外交3.0真實意涵,世界需要對此多一些耐心與理解。”文章內容如下:

  隨著全球化加速,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發展,以及中國自身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急劇上升,國際安全壓力和國內發展壓力也隨之呈現出上升的態勢,對中國過去長期堅持的一系列戰略原則和外交思維形成了嚴峻挑戰,要求並推動了中國外交轉型。中共十八大以後,中國外交在心態、姿態、理念及行為上,正從“被動應對內外挑戰”的壓力型外交向“主動進行佈局謀勢”3.0版的奮發有為型外交轉變,步入了負責任大國外交的新時代。①為此,中國領導人已提出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安全觀、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重要倡議和概念。

  但要理解中國外交3.0版本,最直接的就是瞭解、理解中國經營南海,及佈局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新戰略。由於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陸海兼顧的大國,中國歷代國家安全形勢造成了重視陸權、輕視海權的傳統。隨著中國的注意力由傳統陸權轉向對海權的經營,隨著中國海軍戰略正在向“近海防禦、遠海防衛”轉變,中國正當、合法的經營南海行為,卻似乎讓一些人“群情激憤”。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更是引世人注目。這不僅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自18大召開以來在外交領域全方位的內容設計中新的重要概念,還是中國外交系列新戰略、組合拳。中國為何提出海上新絲路的構想?又面臨什麼樣的阻力?如何理解中國的行為?本文試圖對此加以闡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