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科技創新關鍵是體制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6-06-09 08:05:31  


現代科技創新的本質是人的解放。科研的實質是思想的自由,是對知識、真理的追求。
  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近段時間以來,習總書記與李克強總理分別在不同場合,就科技創新做出了重要指示。這一方面,反映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於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一方面也反映出理順相關機制、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科技創新在當前所亟需解決的問題。

  中國網發表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文章表示,當代科技創新已經遠遠超出了資本主義早期階段的個人主義式創新,它體現出高度的資本性、組織性與規範性。換句話講,這意味著,在人、財、物、權等各個方面,現代社會的科技創新有著完全不同於現代化初期階段人類科技創新的特點。概括來說,它不再是個別天才在小實驗室裡的發明創造,而是在巨大資金支持下,在高度細密的組織環境中,在嚴格的法律與制度指導下的組織行為。

  文章認為,當前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瓶頸,關鍵就在於體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人、財、物、權的有效配置,從而造成了資源配置的失靈、科研體系的低效與科研人員的動力不足。如何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建立起適應現代社會的科研創新機制,才是真正提高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急所”。

  其一,現代科技創新的基礎是“權屬”的清晰。現代社會的科技創新往往伴隨著巨大的資本、人力的投入,如果沒有客觀的物質回報,這種投入將很難持久。也正因為此,對於科技創新的權屬界定,往往是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權利,一個是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權利,一個則是研發人員的權利。一方面,由於中國經濟在之前幾十年的發展當中,基本走的是一條“山寨”的路子,因此社會整體上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相當的漠視。儘管中國的有關部門對此做了艱苦的努力,但只要中國經濟山寨的本色不改,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許多時候,大公司被小公司侵權,也許還可以通過各方面的關係來維權,但小公司被大公司侵權,則幾乎注定是無路可走。另一方面,相比於在維權方面比較有資源的法人,個體的科研人員的權利則更難得到有效的保護。隨著科研創新越來越成為體系化的龐大工程,科研人員作為個人已經很難通過知識產權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其對於科研創新的貢獻,往往很難在現有權利體系當中得到體現,更難以得到有效的途徑來進行維護。所以,如何有效地保護科研創新的智慧成果,保障中小企業與科研人員科研從自己的科研創新中獲益,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培育創新環境的基本前提。

  其二,現代科技創新的重點是資源配置的優化。由於科技創新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不盡人意,在當前階段,指望中國的市場主體來主要負擔科技創新的投入仍然是不夠現實的。雖然越來越多的中國大企業在科技創新上投入了越來越多的資源,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國家的支持仍然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此如何有效配置國家科研資金、順利實現體制內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推進軍民融合,是當前中國推動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從現狀來看,中國的科研經費配置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一方面是申報立項的過程中,拼背景、拼人脈、拼圈子、拼山頭、拼行政職務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一些小圈子把持某一領域內的國家課題,基本上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另一方面,則是在具體項目經費的設計中,重物輕人的現象比較突出。相比於儀器、會議、差旅,科研工作者個人的勞動貢獻所占份額極低。這種經費配置的機制,恰恰忽視了科研創新中最為重要的人的因素。此外,由於體制內外的流通不暢,科研成果的轉化也是中國科研創新體制所面臨的老問題。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實驗室和論文集中沉睡,無法在市場中實現其價值。

  其三,現代科技創新的關鍵是科研組織管理的變革。進入新世紀以來,各項重大的科研進展,有力地證明了中國的科研體系並不缺乏硬實力,然而如何組織管理科研體系,卻成為影響中國科研體系提升質量的關鍵性因素。一方面,外行領導內行、科研單位過度行政化,嚴重地干擾了科研工作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傳統的金字塔形的科研組織,難以有效分享信息,推動人員流動,在學科交叉與專業邊際領域促進科技創新。建立以項目為導向、高效、靈活扁平的科研組織已經成為中國科研組織轉型的關鍵,而這不僅要求進一步推動政事分開、政企分開,而且要求解決科研人員行政化、官僚化的長期痼疾。

  其四,現代科技創新的本質是人的解放。科研的實質是思想的自由,是對知識、真理的追求。層級森嚴、保守的官僚化結構以及僵化保守的教育體制,對於科研所必不可少的創造力往往造成嚴重的影響。一方面,由於“官本位”的傳統思想以及社會組織的泛政治化,對科研創新的重視往往異化為讓學者當官的普遍現象。大量年富力強的科研骨幹,學而優則仕,離開科研崗位轉型為學術官僚甚至職業官僚已經成為中國科研體制的重大制度性障礙。另一方面,在教育領域,對於學生從小學開始到博士結束的過程當中,以應試為導向,以服從為出發的教育模式,又嚴重摧殘了學生自由思想、挑戰權威的創造力。

  所有的科研都必須在解放人、尊重人的前提下進行,因為科研創新的本質恰恰是人在從自發到自覺過程當中,以理性能力建構自身的主體性,而中國的科研體制,恰恰需向更加尊重人的方向進行轉變,不論是人事管理、項目申報還是財務報銷、人才培養,離開了尊重人、解放人,我們的科研就仍然缺乏真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