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廖舜右語中評:中俄艦隊出現東海將日本一軍

http://www.CRNTT.com   2016-06-17 00:38:35  


 
  廖舜右強調,由這次海上對峙來看,未來兩岸(台灣與中國大陸)、兩海(東海及南海)、兩韓(韓國及朝鮮)都可能成為軍事熱區,另外在這三個區域、六個面向,未來有可能促發美中的軍事對抗。

  廖舜右提到,中國大陸的優先戰略關切,是日本與美國共同執行南海巡航,而假如美國的軍事盟邦日本可以到南海維護航行自由,中國大陸的軍事盟邦俄羅斯當然也到有爭議的釣魚海域與中國共同執行航行自由的權利。

  中評社問,中俄軍艦航行經過釣魚台海域,以及未來美日巡航南海對台灣的影響為何?

  廖舜右回答,這兩起事件對台灣的影響,是讓台灣的外交迴旋空間變得更少。某方面而言,新政府上台就代表之前的“和中、友日、親美”政策被質疑,所以未來可能會調整為“親美、依日、疏中”。

  廖舜右認為,在戰略模糊降低的情勢下,將會減少台灣迴旋空間,因此在戰略或外交選項上,台灣很有可能在極短時間內,被迫要明確對相關水域的紛爭表正式立場並以行動回應。

  廖舜右評估,以目前情況,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是美國籌組多國部隊,不只日本,還有菲律賓、澳洲,甚至印度等。雖然這些國家的軍力都是象徵性,但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多國部隊巡航南海,不論是在正當性與複雜性,必然會使中國大陸難以因應。這種場景正類似古巴危機時,美國策動美洲國家組織(OAS)授權美國對古巴實施檢疫(封鎖)。在南海事件上,可以明顯看出美國正依循古巴模式(OAS改為ASEAN)的規劃與企圖。

  廖舜右強調,歷史經驗顯示軍備競賽與合縱連橫密不可分,美國尋求盟友組成多國部隊,中國當然會聯合俄羅斯,或甚至模仿古巴模式,尋求國際組織的類似授權或宣言(如上海合作組織)。在菲律賓所提起的南海訴訟上,中方熟悉且善用的雙邊模式,成效甚低。因此,或許多邊模式或國際組織,能提供另一扇機會與和平之窗。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