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應誇大“3T”對中國經濟的衝擊

http://www.CRNTT.com   2016-06-23 07:29:01  


 
  第三,盡早改變“貨物貿易大國,服務貿易小國”格局。

  國際經濟交往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投資三大領域。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領域占有領先地位,全球97%的專利和70%的版權和許可證為美國等發達國家所擁有。美國欲借助TPP和TTIP加速促進投資與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以填補貨物貿易逆差黑洞。

  而中國對外投資雖在快速增長,但規模尚不及美歐;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但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偏低,高端服務業競爭力較弱。WTO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5.5%,而服務貿易出口占比僅為4.7%。根據國際收支平衡表,2015年中國貨物項目下的淨收入為5781億美元,服務項目下淨支出為2094億美元。

  WTO前總幹事拉米認為,服務貿易是經濟發展、競爭力和生產率提高的動力,中國的服務業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稱,需要彌補服務業這一短板。因此,我們需要特別關注美國主導的TISA談判以及TPP、TTIP相關服務貿易條款的影響,採取措施增強服務貿易競爭力,盡早改變“貨物貿易大國,服務貿易小國”的局面。

  第四,盡快適應、參與、制定國際貿易和投資新規則。

  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量居全球首位,是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因而國際貿易和投資越便利就越有利。我們應在國際上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歧視性待遇。

  儘管業已簽署的TPP並非是早先的高規格、高標準原版,不少目標設有過渡時間表和例外條款規定,但中國對外經濟合作水平與其標準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完善國內自貿區建設布局,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建立上海等四個自貿試驗區是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適應、參與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制定的需要。我們既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又要看到國際規則變革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發展趨勢,與中國擴大開放的總方向一致。上海自貿試驗區也應加快有針對性的改革。

  第五,辯證認識“區域發展優先”與“地區開放主義”的相互關係。

  從理論視角看,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區域發展優先為原則,其開放性表現為相互間關稅逐步降低,非關稅壁壘不斷排除,以促進商品、資本、技術和人員的自由流動,實現區域內經濟共同發展和繁榮。但是,區域發展優先原則並不妨礙區域合作整體和個體實行開放的地區主義,積極發展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全面經濟合作,甚至與外部地區和國家簽署FTA。

  過去我們所說的“中國反對排他的、封閉的和針對任何特定一方的東亞合作”,指的是東亞合作不要割斷與域外國家和組織的聯繫,而不是說域外國家都可以無條件地參加具有東亞和亞洲屬性的區域合作組織。因此,需要從概念上搞清楚區域經濟合作的排他性與開放性的關係,不能因為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具有排他性而拒絕地區開放,反之也不能由於地區開放而否定應該堅持的“排他”。

  第六,堅持雙邊、多邊和全球談判的多軌模式。

  WTO是規範全球多邊貿易規則的組織,經過多輪談判已確立各成員國都應遵守的規則。但“多哈回合”談判久議不決,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國際貿易需要。而區域性貿易安排,由於其步伐快於WTO,許多貿易、投資自由化措施大多先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內部實現,因此全球範圍內出現了“重區域性貿易安排、輕全球多邊貿易”的傾向。美國“3T”戰略驅使WTO加速走向“邊緣化和虛位化”,這與美國堅持雙邊、多邊和全球談判的多軌模式不相符。美國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有責任在WTO框架內協調南北矛盾,處理好區域貿易合作與全球多邊貿易合作關係,爭取早日完成“多哈回合”談判,進一步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一個有活力、有實效的WTO,有利於重振國際貿易、投資並拉動世界經濟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