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企業家信心是提振民間投資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6-07-01 06:41:17  


 
  一種觀點認為民營企業投資增速的惡化與今年開始大規模推動的“去產能”有關:今年1月份,國務院制定了未來三至五年嚴格的產能處置計劃,其執行對於企業投資的影響可能不容小覷。但是,這一判斷存在疑點,如果去產能是導致製造業的民營企業投資下滑的主要原因,那麼為什麼製造業的國企投資卻大幅反彈?有部分研究者認為,可能的解釋是在去產能的過程中,政府傾向於保護國有企業,但是這一觀點也無法得到數據的支持。從目前去產能的兩個主要突破口——鋼鐵和煤炭行業的情況來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這兩個行業民營企業的投資增速都高於整體的增速。

  第二種觀點認為,今年以來在政府刺激的支持下,國有企業投資的高增長“擠出了”民營投資。但對此判斷筆者同樣存有疑問,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一般而言,擠出效應可能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國有企業擴大了市場份額(通常是因為持續得到政府和銀行支持),擠出了民營企業。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看到民營企業利潤顯著下滑,被迫退出市場。但統計局公布的工業企業利潤顯示,今年以來其同比增速已經由負轉正;反而是國有企業的利潤仍然負增長。考慮到工業企業中包括國企和民企,這意味著民企的利潤水平應當並不是很差。擠占市場說難以成立。

  另一種情況是國企獲得了較多金融資源,擠出了民營企業的貸款份額。如果是這種情況,金融市場的利率理當顯著上升,但筆者也並未明顯觀察到這一現象。以民營企業經常使用的票據融資利率為例,該利率今年以來除了春節期間因季節性因素上升之外,基本保持平穩,與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期間持續處於高位的局面大相徑庭。

  當然,在受到較多管制的服務業領域,擠出效應的可能性很難排除。如果國有企業投資在某些領域的投資有較大上升,這可能就意味著民營企業想要獲得行政許可或克服其他隱形門檻進入該領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文章以為,民營企業家對於未來投資信心的缺失,可能是近期民營企業投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對5000戶工業企業企業家的調研,企業家信心指數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在約58~68的區間波動,卻在2015年四季度出現了大幅下跌,並在一季度創出43.7的歷史新低,甚至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還要低迷。

  雖然上文中提及的許多長期因素都會影響企業家信心,但去年三季度以後匯率市場的異常波動和隨後金融市場的動蕩,搖擺不定的宏觀政策信號,舉步維艱的國有企業改革,乃至於對民間企業家私人產權保護不足等諸多因素,可能都對企業家信心產生了相當的負面影響。

  文章表示,在民營企業的盈利狀況和融資環境都沒有出現顯著變化的情況下,民間投資和企業家信心的大幅下滑需要高度警惕,短期經濟下滑的風險正在進一步上升。加速推動民主與法治建設,加強物權保護和公民人身權利保護,加速推動市場准入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讓各種經濟主體獲得平等的競爭地位,重塑民營企業家對於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的長期信心,已經刻不容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