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現場:暢所欲言 兩岸青年北京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16-07-20 00:19:59  


台灣中山大學博士候選人宋威穎(中評社 實習記者 梁蘊盈攝)
 
  吳昀慶的家庭背景剛好和宋威穎相反,他表示,他的父輩雖是台南人,但立場偏藍,甚至可能主張兩岸統一,但他認為,當代台灣年輕人比較注重張揚主體性。而針對之前提到的台灣不同世代青年教育文化背景的差異,吳昀慶表示,事實上,台灣人的教育一直到現在有著深厚的國學、儒學的底蘊,而“教改”後,台灣青年的歷史和政治都更多地站在台灣的立場上展現。“為什麼台灣年輕人會覺得兩岸是分開的呢?”他分析,因為在一些國際活動的參與上,台灣人很多時候都感受自己是“受到壓迫”,“我們所害怕的中國,其實是我們想象出來的那個權力很大、占有欲很強的中國”,他說。“其實我本人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例如唐詩宋詞,但我也很喜歡台灣本土的文化,包括帶有殖民特征的歷史和文化”,吳昀慶稱,台灣不僅有中華文化、有西方文化,還有台灣本土文化,多種文化交融形成一個豐富多元的台灣社會。

  蔡志鴻表示,他與上面兩位發言者的共同之處,是都來自台灣南部。“我父親在台南出生,我自己在高雄出生長大。說實話,我從小受長輩、同儕的影響,立場偏綠,一直覺得自己在國際社會上受到排擠”。他比喻,在他們眼中,中國大陸是一個看得到吃不到的蘋果,“或者更好的比喻是,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他說,出生和教育的背景讓他們對中國大陸產生一種距離感,但他發現,當在他來到大陸之後,這種距離感會隨著對大陸了解的深入而逐漸消解。

  如何釐清主流民意?且聽大陸青年分析

  吳維旭先轉述了一些與他熟識的台灣學者與大陸人接觸的感受。他告訴在座各位,這些台灣學者發現,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在政見上跟官方的立場非常一致。“我本人立場當然也要跟官方保持一致,但在一些細節上,尤其是方法論問題上,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吳維旭說,在政治議題上,他偏向溫和、熱愛和平,不主張直接通過戰爭解決兩岸問題,“況且,目前台灣問題也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他指出,大部分大陸民眾沒有去過台灣,而台灣的一些民調也顯示多數台灣民眾沒有來過大陸。“我們對彼此的認識很多來自於媒體,而很多媒體的報道不一定是全面的,這很可能導致誤解的產生”,他說。

  王季峰表示,台灣的民調雖然多,但看到數據結果之後,大家會認為事實也是八九不離十。而對於大陸的主流民意與立場,他認為大陸本身幅員遼闊,各區域之間民眾的思想觀念也存在顯著差異。“我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指出,大陸內陸地區偏保守,而沿海地區則比較開放。同樣是出租車司機,北京的和廣州立場可能就存在很大的差異”,他認為,區域差異與代際差異是造成觀點不同的重要原因。“我個人偏向溫和,如果說我們大陸主流觀點的話,我肯定是和主流相一致的,那就是中華民族要復興,統一終究還是要實現”,他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