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蔡政府兩岸關係 美國因素有多重

http://www.CRNTT.com   2016-08-20 00:20:06  


董云裳要求蔡英文做到未來兩岸關係絕對“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僵局或危機”。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臺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關係教授陳一新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7月號發表專文《蔡英文政府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作者認為:“顯然,中美兩國突然發現,面對台灣新政府的強硬姿態,他們必須暫棄前嫌,一起來‘共治’台灣的某些特定議題,包括台灣的國際空間、柔性‘台獨’或文化‘台獨’可能氾濫成災,以及台灣期中選舉或‘總統’與‘立委’選前推動全民公投等問題。”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關係中一直存在著美國因素,美國的動作則隨著兩岸關係的實力對比與良窳而調整。

  在兩蔣時期,美國在兩岸關係中扮演軍力平衡者、和平保障者等角色;及至蔣經國後期,儘管雷根“總統”提供蔣經國“六大保證”,台灣也維持“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但是,美國仍鼓吹兩岸應展開對話。在兩岸於1986年展開兩航談判後,台灣終於發現兩岸談判並沒有原先想像的那麼可怕。

  2016年520前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在李登輝時期,老布什政府與克林頓政府在兩岸關係中仍繼續扮演軍力平衡者、和平保障者等角色,這從老布什政府卸任前大舉對台軍售與克林頓政府干預第三次台海危機可以看出一般。1990年代初,兩岸各自成立“國務院台灣辦公室”與“行政院”陸委會”,在1992年雙方達成“一中各表”共識後,透過“海協會”與“海基會”展開一系列談判,並達成“大陸人民遣返”、“兩岸文書驗證”等協議。不過,兩岸關係因李登輝1995年訪美與各種因素而急轉直下,大陸並對台灣進行“文攻武嚇”,1996年3月人民解放軍對台灣南北兩端外海各發射一枚飛彈,迫使美國派遣兩個航母戰鬥群至台灣外海,對可能的兩岸衝突進行預防性嚇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