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熊玠論南海仲裁案的阱與因應

http://www.CRNTT.com   2016-09-10 00:38:15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紐約大學在職終身教授熊玠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8月號發表專文《海牙仲裁法庭裁決與中國的因應》,作者認為:“無論是用《公約》提供‘解釋’的途徑達到翻案的目的,或是按照英國作者的建議(以同樣仲裁辦法逼使日本就範。並以此挽回國際上認為中國不尊重國際法的直覺),都是需要大智大慧與勇氣。不過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告示全世界中國不是好欺負的。我們更有必要以具體行動證明中國據有與別人比誰更能講法理的大國風範。”文章內容如下:

  菲律賓的陷阱

  雖然海牙仲裁法庭在菲律賓有關南海爭執控告中國一案,已做出最後的裁決,我還沒有看到裁決書(award)的全文。僅是看到仲裁法庭對媒體發佈的新聞稿以及媒體的報道,得到菲律賓勝訴的消息。因此,以下的評語只是根據這些報道主要各點的反應與評語。

  根據這些報道,菲律賓勝訴是因為仲裁法庭裁決書中嚴厲地宣稱中國絕無“歷史權利”(historic rights)可言。更具體一點來說,即是中國主張的“九段線”毫無“法律依據”。

  “歷史權利”這一點,是菲律賓訴狀中15點的最有關實質也是最具要害的一點。因為菲律賓知道1982 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雖然長達320條再外加九個附件,對於海事(maritime)問題細節之規定以及海事爭端如何和平解決等做出很詳盡的規定,但是也有若干相關事項,並未涉及亦無規定。譬如,“歷史水域”即是一例。而中國對南海的聲索,借用國際法的語言來說,主要是建立在“歷史水域”原則之上。菲律賓抓到這個漏洞,所以它雖然與中國只是爭論黃岩島歸屬的問題,但卻按本公約第七附件第一條規定將爭端提交仲裁程序(我懷疑這後面可能有“槍手”)。而很技巧地在這爭端仲裁的機會,設下了一個陷阱(見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