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當局南海政策有何新動向?

http://www.CRNTT.com   2016-10-18 00:08:41  


 
  第一,域外大國積極介入。美國將南海作為對中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平台,不斷加大資源投入和戰略注意力;日本企圖成為正常國家甚至政治軍事大國,南海則是重要戰略通道,不斷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海上安全合作;①印度積極推進東向政策,不斷加強與南海周邊各國的政治經濟安全防務關係,擴大南海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②澳大利亞也不斷躍躍欲試。③當然,雖然這些國家積極參與南海爭端,在應對中國的立場上一致,但內部也存在分歧。

  第二,在域外國家的影響下,南海其他聲索國不斷轉換策略,近來逐漸在對付中國的立場上趨向一致,然而內部也有較大的分歧。
 
  第三,東盟和兩岸層面。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他聲索國推動南海問題東盟化,但聲索國與非聲索國也存在著分歧,很多國家與中國更是合作大於衝突,加上東盟決策模式的結構化問題,南海議題東盟化短期內難以實現。④

  同時,兩岸雖然對南海的主張基本相同,也存在很多分歧,雙方已經開始競爭。當然,各個層面間的主體也存在著博弈,如越南雖然需要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提供幫助,但又不能與美國走得太近;美國雖然刻意針對中國大陸,但也需要在各不同主體間進行均衡,必須考慮到中美關係的大局。各方雖然在南海議題上存在著競爭,但在很多問題上也存在著合作機會,不同領域呈現不同特徵,甚至存在著相互衝突,需要進行利益均衡。因此,南海事務開始交錯組合,分為不同層次和領域,各方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將在南海的政治、軍事、經濟甚至非傳統安全等綜合起來作為談判和競爭的籌碼,兩岸、東盟各國、六國七方和域外大國在各自層面相互間博弈,不同層面的各方也相互博弈,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博弈也不一樣,並且不同主體之間的博弈也呈現多重性,如東盟各國對美國的南海政策就存在著搖擺、謹慎和熱切等不同的認知和反應。⑤當然,南海事務也有相互依賴性,但相互依賴具有脆弱性、關聯性、不對稱性和敏感性,競爭具有多維性和復合性。這種多層面交互博弈結構就是多重復合博弈。

  在多重復合博弈結構下,台灣在南海問題上既要維護與大陸的關係,又要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還要維繫與東南亞各國的經貿關係。對大陸來說台灣是解決南海問題的支點,對其他國家來說台灣是牽制或對抗大陸的重要工具。台灣在南海事務多重復合博弈結構下面臨著三種選擇:一是完全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放棄對南海爭議海域主權的要求;二是與大陸合作,共同對抗美日和其他聲索國;三是作為言行低調的聲索方,選擇適當時機和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顯而易見,台灣的南海政策存在兩難,第一種和第二種或者會引起大陸不滿,喪失戰略利益;或者會影響與美日以及東南亞各國的關係。因此,台灣選擇第三種最符合自身利益,試圖在南海問題中扮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者和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的角色。與南海問題比較起來,台海穩定對美國的戰略價值更大。美國要使台灣在南海問題上起到牽制中國的作用,但也不會將台灣作為直接工具,底線是不幫大陸忙。⑥與此同時,如果台灣過度傾向和配合美國的南海政策,則會失去大陸的信任,影響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當然,台灣如果毫無作為則在南海問題上被國際社會孤立,最終被邊緣化。因此,台灣利用各方的優勢和訴求,維持各方勢力的均衡,從而提高台灣在南海地區的存在和影響力,塑造有利於台灣的南海地緣政治格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