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台灣中小學文史課綱潛藏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7-08-12 00:16:01  


 
  (二)到了2014年,課綱微調事件掀起波瀾,追根溯源,還是在一些名詞語意上打轉。根據當時“教育部”公告,所有的爭執焦點只在17個用詞。我們且看“國家教育研究院”網上說明,就可以清楚看出微調爭點其實就在史觀的差異。

  微調歷史課綱與原歷史課綱的17個用詞差異

  若依課綱“重點”變動數計算,主要爭議在於漢人來台與大航海時代、荷西入台、台人與抗日戰爭及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發展等4大項,總共17個小項︰

  ①“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有消滅平埔族的爭議
  ②“國際競逐時期”改為“漢人來台與國際競逐時期”
  ③“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
  ④“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
  ⑤“接收”台灣改為“光復”台灣
  ⑥當代台灣架構從主題式改為依時序脈絡敘述
  ⑦“大航海時代”改為“漢人來台與大航海時代”
  ⑧“荷西治台”改為“荷西入台”
  ⑨新增“台人與抗日戰爭”
  ⑩“多元文化發展”改為“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
  ⑪刪除濱田彌兵衛事件、麻荳事件
  ⑫“清代治台政策”改為“清廷治台政策”
  ⑬鴉片戰爭迫使清廷開港通商的敘述爭議
  ⑭台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份,說法有爭議
  ⑮台灣與甲午戰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台尋求台人支持,以及台人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⑯新型態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作為
  ⑰“慰安婦”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

  因此教改22年來,在各種“多元選修”、“快樂學習”的教育口號下,針對文史科目的各種變革,如“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必修選修之爭,是否別有一些政治意涵,值得我們深思。

  小結:

  有些事,發生時轟轟烈烈,過後無聲無臭;有些事,發生時無聲無息,影響卻極深遠,像歷史課綱!當國文老師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大聲疾呼,爭取保留時,歷史課綱也正在進行大變動。對台灣史與中國史,兩者之間繁簡如此懸殊的史料,卻安排如此不相稱的教材篇幅,當時歷史老師並非無感,中山女高歷史老師邱永春曾經說了句名言:“虐待中國史,溺愛台灣史”。但“教育部”置若罔聞。歷史科老師常自嘲為小科,人數少無力回天。今日年輕人“天然獨”的傾向,歷史教材的偏差絕對是重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