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的雙重目標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4-01 00:12:49  


 
  雙重目標的核心在於平衡兼顧兩岸統一與民族復興兩項目標,避免顧此失彼、輕重倒置、欲速不達。為此既要堅持“一中”底線,絶不允許“台獨”,始終不忘軍事鬥争準備,隨時做好應對內外“台獨”勢力鋌而走險、出現最壞局面的可能;也要注意對台政策需要更加細膩,避免簡單化、粗線條,還需要有更加開闊的胸襟和包容。衹要平衡地理解和把握上述雙重目標,就不難得出結論,對台工作要最大範圍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打擊和遏制範圍限制在一小撮“台獨”核心力量。凡是贊成兩岸一中、支持兩岸合作者均是團結合作的對象,當前階段不必過於計較其兩岸一中文字表達上的差異和關切,重點關注是否昇級美台安全合作、挾洋自重、引狼入室、與大陸為敵。國民黨及一切承認“九二共識”的政黨和力量是理所當然的合作對象;儘管他們會在台灣安全問題上繼續仰賴美國,兩岸論述並不盡如人意,但是願意在美、日和大陸之間維持平衡交往,避免與大陸敵對,顯然與完全倒向美國、敵視大陸的民進黨有根本區别。台灣正在興起的一股中間力量,多為藍緑中間選民、無政黨色彩的“白色”選民以及青年人群,其人數規模甚至較之藍緑基本盤還要大。他們厭惡藍緑惡鬥和政治操弄,構成一股反感意識形態鬥争的某種理性力量,也應該成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團結合作對象。即便是尋求“台獨”的民進黨,也並非鐵板一塊,其內部也有人提出過“憲法一中”、“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此類主張一旦民進黨在2020大選中延續失敗很有可能再次浮現,可以視為顧忌兩岸關係和台灣經濟民生而暫緩“台獨”操作的“緩獨”派。大陸對民進黨在政治上採取鬥争為主、不予合作的同時,也不妨在態度上有“深緑”與“淺緑”、“台獨”與“緩獨”、組織與個人、高層與低層的區别對待。在經濟社會領域,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進一步貫徹兩岸一家親,落實台胞同等待遇,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和兩岸和平發展制度安排,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和共同論述。

  雙重目標思路站在民族復興的道義至高點,對內以兩岸和平、民生經濟、文化交流、心靈契合為重,有利於遏制“去中國化”進程;對外避免兩岸相互為敵、授人以柄,促使台灣以經營兩岸關係尋求安全,而不是依賴出賣主權换取美國安全保護,有利於遏制外力蠶食和打“台灣牌”。這一思路既有利於形成更加健康積極的陸、台、美相互關係,也有利於贏得島內最大多數黨派和民眾的支持,還有利於民族復興進程和將復興成果轉化為反“獨”促統動能。看似保守,實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捷徑;與此前大陸提出的和平統一分階段目標完全契合、相互補充。

  由於兩岸長時期的分隔和西方主導國際關係的現實,我們很難期待台灣的所有政黨和民眾都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目標和大局來思考問題。但衹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一切理性的台灣利益至上者都應該是可以團結合作的對象。為了最大程度擴大團結面,甚至不必過分計較其內心的理念和動機,而主要應看其在實際言行上是否承認兩岸一中、認同中華民族,能夠與大陸合作,能夠理性客觀看待大陸,不與大陸為敵。從長遠來說,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終歸要依賴没有歷史包袱和歷史恩怨的新一代台灣人,以理性客觀的態度做出符合台灣利益的戰略抉擇。因此,所有承認兩岸一中、認同中華民族、秉持理性客觀的台灣各界人士都應該是大陸的當然朋友。應該相信,台灣的前途、福祉與尊嚴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復興,凡是理性客觀的台灣人士終究能夠回歸中國認同、歡迎民族復興。少數公然囂張或者漸進陰損的“台獨”路線奉行者,往往秉持非理性的極端意識形態;他們既是肆意詆毁大陸、詆毁中華民族、積極推行“去中國化”者,也是大陸根深蒂固的敵視者;他們亟亟於引狼入室、挾洋自重;在文化上數典忘祖,在政治上鼠目寸光,在思想方法上陷入主觀、偏狹和教條不能自拔。可以預見其發展將逐步式微,其結果也必然走到台灣人民利益的敵對面,為廣大台灣同胞所抛棄。這次“九合一”選舉結果便是一個證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