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 
中評論壇:閩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00:07:52  


劉大可
 
  劉大可:應實施五大工程 增進台胞民族認同

  福建和台灣具有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優勢,特別是台灣先人多數是福建移民,從古至今都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福建要充分把握這種全國獨一無二的優勢,通過實施閩台親情延續工程,強化對台交流綜合平台支撐作用,進一步深化民間基層交流交往,厚植台灣同胞民族認同的精神紐帶。

  一是鄉音喚鄉親工程。其一是在東山島建立“兩岸閩南鄉親交流合作先行區”。閩南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主體,閩南人的開拓進取精神主導著台灣社會的發展。東山島與台灣島隔海相望,自古就是大陸與台灣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具有獨特的“陸橋緣”、“關帝緣”、“玉二媽緣”、“歌册緣”等,是台胞的重要祖居地和閩南文化資源的集中地。在東山島建立“兩岸閩南鄉親交流合作先行區”,可凸顯濃厚的閩南鄉音、鄉情,讓兩岸民眾在親如一家的氛圍中互動、互信。

  其二是在上杭縣設立“閩台客家始祖園”。閩西有豐富的客家祖地文化資源:寧化石壁被稱為“客家祖地”;武平縣的均慶寺是台灣客家定光古佛信仰的祖廟;上杭縣“瓦子街”被許多海內外客家人認為是他們上祖外遷前的“祖地”,“李氏大宗祠”、“丘氏總祠”則被東南亞客家人認為是李氏宗親、丘氏宗親的“大本營”,近20位“客家始祖”與上杭縣有密切關係。建議設立以上杭縣城為中心、稔田鎮為龍頭,包括臨城、白砂、東一路鄉鎮和中都鎮、下都鄉為一體的“閩台客家始祖園”,將其打造為台灣客家人心中的聖地。與“瓦子街”銜接,在縣城修建始祖宗祠、始祖文化博物館、始祖塑像廣場等。將閩台客家始祖崇拜景觀集中,既便於觀光旅遊,更利於滿足外遷台灣裔孫們尋根謁祖的願望。

  二是共享宗族親情工程。其一是建設閩台族譜大平台,延續閩台共修族譜傳統。閩台歷來有宗親共修族譜風氣,1987年後更加興盛。台灣族人分擔編務、承擔費用,推出了“大成譜”、“合譜”一類新版族譜。2007年漳州市成立了漳台族譜對接展館,展出兩地民間族譜近700册。龍岩市舉辦了“閩台淵源關係族譜展”等活動。上杭客家族譜館收藏了131個姓氏、1800多部2萬餘册的客家族譜,吸引了許多台灣客家鄉親前往參訪、讀譜、尋根。2009年上杭客家族譜館承辦的客家族譜赴台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可在加強藏館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與福建師大閩台研究中心、福建省委黨校閩台研究院合作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提升客家族譜館的歷史厚度和研究品位,將其打造為集資料建設、學術研究和尋根旅遊為一體的閩台文化交流大平台,並牽頭在更大範圍推動兩岸姓氏宗親族譜的對接與編纂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