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汪毅夫:老師看著學生做作業

http://www.CRNTT.com   2019-12-04 00:11:03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作者 汪毅夫)1994年元月,俞元桂老師在為拙著《台灣社會與文化》撰寫的序文裡說:“收進本集的文章,相當一部分仍是研究台灣近代文學的,但重點顯然向文化方面轉移。如他從台灣竹枝詞考訂其風物,證明台灣與大陸的血緣關系;又從台灣的當代文學考察其中所見的大陸文化的根;更可注意的是他留意當代台灣社會文化的描述。另一部分則是對台灣文化的直接考察,涉及語言、民間文藝、宗教信仰和民族等問題,如俚語、俗諺、儺文化,民間信仰的普化現象,以及台灣的閩南人、客家人和高山族的研究等等”。當時,我調離母校已經6年有餘,卻時時覺得老師在看著我,老師說:“看到他的逐步拓展,心中不禁升騰起勝藍的快慰”。   

  1997年,孫紹振老師、劉登翰老師分別為拙著《中國文化與閩台社會》撰序,孫老師在序文裡指出:“自1990年以來,他平均每年都有一部學術專著出版,選題基本上集中在閩台文化方面:《台灣近代文學叢稿》《台灣文化概觀》《台灣社會與文化》《台灣近代詩人在福建》,以及眼前這本《中國文化與閩台社會》”;劉老師的序文說:“在研究工作中,汪毅夫逐步接近和接受了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逐步把研究視野從文學拓展到文化,又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文學”。

  1999年,我有幸在福建拜會返鄉參訪的台灣學者李亦園教授。李亦園教授對我也有師恩,他看出我的研究有“從周邊看台灣文學”的傾向,特地從台灣帶了《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崧興教授紀念論文集)一書相贈,囑我閱讀時留意王崧興教授的研究方法。

  對我的學術研究有深刻影響的陳孔立教授先後為拙著《閩台歷史社會與民俗文化》《閩台緣與閩南風》《閩台區域社會研究》《閩台地方史研究》和《閩台地方史論稿》撰序,他多次肯定、指導和鼓勵我“不斷擴大,不斷深入”。

  學術研究是一項個性化很強的工作。我的研究路徑、我做的作業乃是以台灣文學研究為圓心畫了一道淺淺的弧 :從台灣文學研究延伸至於台灣文學的周邊文化關系研究。
 
  回顧來路,心中常存“老師看著學生做作業”的溫馨畫面,常存報答師恩的寸草之心。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