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如何應對美國對華政治戰

http://www.CRNTT.com   2020-11-15 00:01:41  


中國崇尚“守正”和成人之美的原則,立志要把世界往好的方向領。
  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美國研究所所長王鴻剛研究員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中國如何應對美國對華“政治戰”》。作者認為:政治戰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發生的,它總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兩個處於競爭關係中的國家相互尋找“短板”並加以充分利用的過程。縱然政治戰中的弱勢一方有很多短板,政治戰中強勢一方面臨的安全風險也不少。這就像兩個相互砸玻璃的遊戲,強勢一方手中的石頭比對方的大,但他背後的玻璃也可能比對方的大。尤其是處於衰落階段的大國,其階段性短板會暴露得更多,比如金融體系脆弱、決策模式偏狹、內部人心不齊、外部信譽遭疑、攤子鋪得過大、樹敵作惡過多等,存在反遭“分化”與“成本強加”甚至徹底清算的可能。文章內容如下: 

  抑制並削弱其他大國的政治優勢,利用競爭對手的困難、“弱點”與“短板”實施“成本強加”和“戰略誤導”,是大國博弈的常用手段,這種手段通常被稱作“政治戰”。很多人認為,美國在冷戰期間成功運用“政治戰”搞垮了蘇聯。最近幾年,美國戰略界對“政治戰”的討論突然增多,對比美國當前的對華戰略和當年的對蘇戰略,似乎也有不少相似性。因此人們特別關心中國是否有能力抵禦美國政治戰攻勢、從容應對長期戰略博弈。本文擬對此進行初步分析。

  一、美國慣用“政治戰”打壓對手

  現代意義上的“政治戰”,是既不同於日常的外事交往與經濟聯絡、也不同於全面軍事衝突的一種國家間互動形態;是綜合運用除了傳統軍事衝突之外的經濟、政治、外交、外交等多種手段,對競爭對手或特定對象實施干擾、打擊、削弱、顛覆的一種博弈策略;特別在核武器時代和全球化時代,政治戰是有能力相互摧毀或者深度相互依賴的競爭性國家之間展開戰略博弈的主要方式。政治戰與學界討論的“信息戰”“輿論戰”“意識形態戰”等概念學說有相似性,其共性都是指不同於以往兵戎相見和正面對抗的大國博弈新形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