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歐美對華認知不同調

http://www.CRNTT.com   2021-11-16 00:03:02  


 
  但同樣早在2021年1月,學者Ivan Krastev 等人就發了一篇文章討論美歐關係的前景並潑了些冷水,在該文中,作者指出,多數歐洲人都對拜登打贏特朗普表示欣慰,但多數歐洲人認為拜登並無能力讓美國成為“超群獨霸”型的全球領導者; 在過去數年中,歐洲公眾對美國的看法發生了很大改變,如今歐洲主要國家裹的多數民眾都傾向於認為美國政治體制出現了重大問題,歐洲不能獨獨倚賴美國去保證其利益,近2/3的歐盟區受訪者認為歐盟區應發展其獨立的防衛型力量(亦即與既有的北約框架有所區隔);歐洲各國主流民意傾向於將歐盟體制及其自身所處國體制看得比美國體制要運轉更趨有效,歐洲列國習慣於將柏林政權,而非華盛頓政權視為其最重要的合作夥伴;美國確實有機會復甦其跨大西洋的盟友合作框架,但美國不能指望歐洲會自然而然地與美合作而與中對抗;歐盟區民眾的主流看法是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他們傾向於希望自己的國家在中、美兩強對抗的戰略大勢中儘量保持某種形式的中立。Krastev等人的這份研究是建基於對歐盟區11國15000名民眾的訪問樣本數量上而成的,歸結起來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歐盟區列國民眾普遍認為,拜登會讓美國有一個新總統(而且是相對特朗普而言更好的總統),但拜登並不會帶來一個嶄新的(或者說“滿血復活的”)美國〔9〕。考慮到這些數據都是來自於2021年8、9月份事件的半年多之前,不能不說其頗有先見之明,洞燭機先。

  與Krastev等人此文相呼應的是,在2021年1月拜登團隊剛開始執政不久,Vox雜誌就發文稱,拜登時代外交政策方面最大的挑戰將是:如何確保作為長期戰略盟友的歐洲能與美國步調基本一致?〔10〕同樣,我們可以拿Sebastian Santander等人的研究作為例子,一方面,該研究指出歐盟區國家開始日漸將中國視為不僅是潛在合作者,也是戰略競爭者,甚至有時會是對手,但另一方面,該研究也坦承,歐盟本意是絕不願在中美兩強的貿易爭端中偏袒任何一方,將自身歸入任何一方的陣營與勢力範圍〔11〕。英國學者Robin Niblett 對此現象有一種非常深刻的描述,他說,從理論上講歐洲各國領袖都希望拜登的統治能獲得成功,但是,從實際層面上講,他們都擔心拜登因為需要在美國國內的民眾面前顯得強勢和有力,他很可能會向歐洲各國要求與索取一些東西,以營造他在美國國內的形象〔12〕。

  三、美歐關係:美國利益優先

  拜登正式執政後,2021年5月,學者Erik Brattberg 撰文指出,在拜登最初執政的100天裹,雖然看起來美國與歐洲的關係整體基調趨向回暖,但實際上在貿易、科技、氣候問題、對華態度等一系列領域都並沒有取得長足性的進展〔13〕。2021年6月份,《紐約時報》的報道這樣寫,儘管歐洲普遍歡迎拜登比起特朗普更為溫暖而和善的語言,但是美國對歐洲的一系列嚴苛政策都仍存在,在對華及對俄關係,貿易爭端、疫苗相關外交,和如何實現碳中和式經濟模式等方面,美歐的步調與立場都有較大不同之處〔14〕。同月,拜登政府舉行了一系列對歐層面的高層論壇,但Politico直言這些論壇把主題皆放在“中國”二字上,其實歐洲自身議題反而被忽略和失焦〔1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