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香港經濟須重啟頂層設計

http://www.CRNTT.com   2022-03-31 00:03:52  


重啟香港經濟頂層設計,首先應該著眼於恢復昔日香港經濟賴以欣欣向榮的自由經濟的活力。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退休教授、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莫世祥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重振香港經濟必須重啟頂層設計》,作者認為:未來新的特區政府領導者在上任之前,應該深刻反省香港經濟是否還要繼續沿用英國殖民者為香港留下的“土地財政”頂層設計。如果選擇是,請遵循香港經濟史的啟示,讓“土地財政”重上與自由經濟相輔相成的舊軌道,或許還能再現世界經濟史的東方奇觀。如果選擇不,請參考同為自由港的新加坡模式,儘可能減少香港經濟對於房地產業的依賴,在香港形成房住不炒的新風尚,為香港探尋經濟發展的新路向。文章內容如下:

  平心而論,這兩項為香港經濟前途而作出的選擇,各有風險利弊。沿襲舊軌,安穩省心,祇是香港經濟在中國各大城市的經濟實力排名肯定繼續下滑;探尋新路,難保成功,不過相信“地產霸權”將會在香港消失,長期困擾港人的經濟、社會問題將逐漸迎刃而解。如何選擇,由中央及新特首定奪。

  筆者曾在《港式資本主義論綱》(載香港《中國評論》2021年6月號)一文中,概論港式資本主義的歷史、現狀、未來路向,及其在國際聯繫、行業選擇和勞資關係方面的特點,希望喚起有識之士共同診治港式資本主義的內在弊端。今再撰此短文,從反省香港經濟體制頂層設計的角度,為重振香港經濟作脫胎換骨般的建言獻策。

  一、“土地財政”的原有頂層設計已經病入膏肓

  香港現行的經濟體制,沿襲的是19世紀40年代初英國殖民統治者侵占香港之後的頂層設計。1841年2月,英軍占領香港島之後不久,就宣布將港島開放成為免徵關稅的自由港,同時宣布島上的土地和地上的物業一律歸英王室所有。同年6月,港英政府率先在澳門拍賣港島多塊土地,吸引在澳英商競投。1843年1月4日,英國殖民大臣阿伯丁致函首任港督璞鼎查,指示港府要將賣地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且要讓買地者通過向王室租借的方式保有土地。從此,“土地財政”成為香港自由港免徵關稅後的財政收入替代方式,並且最終取代苦力貿易和鴉片貿易而居歲入之首。至今180年間,港府通過不時拍賣土地使用權,同時每年徵收相當於地租的“差餉”,獲得穩定遞增的歲入,分享自由經濟發展帶動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巨大收益。自由經濟加上“土地財政”,成為港英政府以及後來特區政府推動經濟發展並從中分享巨額紅利的雙重利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