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分析:香港需要怎樣的“心戰室”?

http://www.CRNTT.com   2022-05-06 00:06:37  


李家超公布政網(中評社 梁帆攝)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記者 盧哲)香港特區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在即,香港社會普遍關注新一屆政府的架構重組。近期不少政黨、學者都在不同渠道呼籲設立中央政策組、高層智囊團、甚至“心戰室”等。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也在參選政綱中首要提出“強化政府治理能力”,他表示,會研究政府架構重組,強化戰略謀劃、政策硏究和整體統籌能力,提升施政效能。又提到會廣泛吸納人才,加入政府委員會、諮詢架構等;同時善用智庫的研究能力,建構優質、多元的智庫生態,提升社會整體政策研究的活力。

  筆者認為,首先,在香港面對的內外新形勢下,新一屆政府重設一個專門研究發展政策的中央政策組(中策組)勢在必行,但社會亦要擺正其功能位置。
  
  眾所周知,最初中策組是港英政府在1989年成立的,當時委派英國經濟學家顧汝德做首席顧問,職能為負責審視特定政策議題,輔助當時布政司署的工作。有觀點認為,顧汝德牽頭作的一系列政策研究,為香港社會福利、行政效率及財政政策帶來重大變革,因此中策組的作用值得重視。1997年7月起,中策組主要職能為向行政長官、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提供意見,回歸後一度是特首重要智囊,除了審視特定政策議題,亦會就政府關注議題做民調及分析輿情。本屆政府上任初期,中策組被改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創新辦)。2019年“修例風波”發生,不少意見認為,中策組被取消,政府缺少了貼近民意、把握輿論動態的利器,政府對民情的掌握大大削弱,因而出現誤判,成為風波發生的原因之一。

  但這是一個迷思。正如另一批政界人士所批評的,社會或政府如果將把握民情不利,單純地歸咎於一個智囊性質的研究機構,實際上也是一種懶政和推卸責任。從編制上來看,中策組人數並不多、編制地位亦不高,在多屆政府中都出現過研究內容並不受重視的情況。另一方面,正如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在接受本社專訪時所指出的,政府各政策局有接觸民眾的各種渠道,地區工作更是政府的重點之一,把握民情應該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日常工作。在國安法實施、完善選舉制度之後,新選制下的香港要面對極其複雜的內外形勢。筆者認為,有一個專業的研究團隊負責為特首及政府做宏觀、長遠的戰略研究,讓香港能應對國際挑戰的同時,又能抓住國家發展機遇、解決香港內部深層次問題,是非常急切而有必要的。這個研究團隊的組成,要多元化、專業化,職能分工要清晰。政府應廣納人才、專才,並提供充足的資金及政策支持。同時,特首和政府部門要對政策研究結果有足夠的重視,並能夠提供跨部門的統籌執行。

  另外,在把握民意與輿論上,需要的是政府各部門和官員多方位地接地氣、貼近群眾、深入群眾,各自收集不同的民眾意見。可設立一個匯總制度,由中策組負責宏觀上的統合研究,但在實際操作上,政府絕不能只倚靠一個務虛的理論研究機構。總之,政府收集民意的渠道應該越多越好,越形成完善的機制越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