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鵬鳴:《血沃寶島》是激勵共產黨人的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22-06-03 00:06:03  


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陳鵬鳴(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記者 張爽)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陳鵬鳴6月2日在《血沃寶島——中共台灣英烈》出版座談會上表示,用三個字形容閱讀《血沃寶島——中共台灣英烈》的體會:一首贊歌、一部教材和一種力量。書中有一種激勵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革命先烈為理想信念而不惜犧牲生命,生動地詮釋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

  陳鵬鳴表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黨領導台灣地區人民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和反動獨裁專制進行了英勇鬥爭,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勇事跡,感天動地,光照日月,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組織編寫的《血沃寶島——中共台灣英烈》,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梳理出在台犧牲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跡和歷史真相,首次揭開那段塵封的歷史,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這對於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砥礪奮進、勇毅前行,努力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陳鵬鳴作為出版人,用三個詞表達閱讀《血沃寶島——中共台灣英烈》的體會:一首贊歌、一部教材和一種力量。

  第一,這是一首褒揚革命先烈的英雄贊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本書記錄的英雄人物是在台灣地區進行革命鬥爭而犧牲的眾多英烈的代表,他們把理想和信念融入自己的血液,把鮮血和生命獻給黨的崇高事業,忠誠履行對黨的誓言和對人民的承諾。中共隱蔽在國民黨軍中擔任中將、參謀次長的吳石同志,因身份暴露被捕入獄後,慘遭酷刑折磨而致一只眼睛失明,但他始終堅貞不屈,臨刑前留下令世人欽佩和動容的絕筆:“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對我翁。”劉光典的生活原本十分優厚:“座上有佳賓,家中有賢妻,膝下有兒女,手中有黃金”,入黨之後,他主動將做生意賺到的美元和黃金交給黨組織,用來支持革命鬥爭;按照黨組織的安排,他隱居台灣深山老林,掘地為穴,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堅持鬥爭,直至被捕入獄、壯烈犧牲。共產黨員林正亨,出身台灣地區五大名門望族之一的霧峰林家。被捕之後,面對眾多社會賢達聯名具保,他毅然拒絕屈服而慷慨赴死。朱楓、張志忠、鐘浩東等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為祖國統一和台灣人民的解放,甘願把自己的鮮血灑在寶島台灣。“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他們的英雄事跡和閃亮名字,永遠閃耀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上。

  第二,這是一部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本書編者查閱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檔案,走訪了許多英烈後人,在聽取眾多專家學者建議、吸收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編寫出這部著作,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台進行革命鬥爭的英雄事跡,還原了革命英烈為爭取人民解放、實現祖國統一的艱辛歷程,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台灣同胞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全書圖文並茂,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感情真摯,字裡行間流露出對革命英烈風骨、氣節、膽魄的崇敬之情,引起了我們極大的“共情”和“共鳴”。書中還為每位英烈選配了頭像照片,讀者可以看到他們的真實形象,感受到他們的音容笑貌。本書收錄的這些英烈事跡,是我們黨百年奮鬥史上的珍貴文獻,書中一個個真實生動、充滿細節的小故事,蘊含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基因,蘊含著新時代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動力源泉,為進一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最生動、最鮮活、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