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智庫:兩岸教育交流現狀分析及路徑探討

http://www.CRNTT.com   2023-03-01 00:04:00  


 
  1、出台政策,為兩岸教育交流提供條件保障

  近年來,中國大陸陸續出台“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22條措施”等系列政策舉措,設立75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推出76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⑫為台灣青年來大陸交流、學習、實習、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2009年以來,國台辦在24個省區市設立了82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推動363所高等院校面向台灣學生招生,並授牌設立了78家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其中基地59家,示範點19家,涵蓋園區、學校、創業孵化器、企業和社會團體等各類平台。截至2021年底,基地、示範點已服務和入駐台青投資企業和創業團隊4500多個,實習就業創業的台青纍計超過2萬餘名,近20萬人次參與各類交流活動。⑬為台青提供實習就業崗位,幫助台青在大陸實習就業、創業創新。

  疫情後大陸高校通過因時制宜、一人一策的方式,本著以人為本的初衷,為來陸就學提供了有力保障。截止到2021年2月24日,內地已有384所高校面向台灣地區招生,均是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水平高的名牌大學。據2022年9月28日國台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信息:近年台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人數總體保持穩定,目前在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生已達1.2萬人。

  實現兩岸教育融合發展,推動兩岸教育交流可以有效促進兩岸民眾心靈契合和文化相容,大陸應該出台更多相關政策,吸引更多台灣青年到祖國大陸學習、發展、就業,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動力,引領兩岸教育交流和溝通向縱深領域發展。

  2、建立章制,優化和完善兩岸教育交流機制

  兩岸教育界應發揮兩岸教育產業互補優勢,建立教育合作機制。這對於加快兩岸教育產業合作,共同提高教育產業國際競爭力,應對疫後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疫情之後,台資企業在大陸的教育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如市場萎縮、需求下降、供應大減等,而且大陸本地的台商投資時常面臨法治不健全、行政效率低、市場惡意競爭、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等現實難題。這就需要加速推進教育產業對接機制,加快產業資源整合及在教育交流層面上特別要保護作為小型微觀經濟單元的台企在大陸落地生根,釋放政策活力以改良當地市場環境,保障台資台商在大陸投資興業,保持穩步發展,從而加快教育產業領域發展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