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面對美國誘戰刺激 要有戰略定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4-10 00:18:57  


 
  目前兩岸政策顯然是在蔡英文、賴清德等代表台獨基本教義派立場的鷹派主導下。鷹派認為,兩岸關係繃緊有利於台灣火中取栗,正如游錫堃所揚言的,“推動台灣正常國家運動”;而鴿派認為,兩岸關係緊張不利於2024該黨政權延續。對鷹鴿兩派而言,無論當前兩岸政策如何變化,四個原則不會變:一是兩岸互不隸屬的定位關係,不接受“九二共識”;二是反對兩岸統一立場,無論和統還是武統;三是積極配合美國遏中戰略,謀求“倚美謀獨/拒統”;四是台灣未來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

  事實上,當前台灣民意對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壓力日益增加。據台灣民意基金會1月17日公佈的民調顯示,對於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三成九滿意,五成不滿意。不滿意者比滿意者多11個百分點。而民進黨既想延續2024年執政權,又要面對在野政黨拋出的選舉議題,選舉環境迫使民進黨不得不重新審視兩岸政策與民生議題,提出符合選民需求又符合以往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論述,以獲得選民的支持。

  另一方面,阻礙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最大障礙是美國與島內的親美氛圍。台灣社會存在著“安全靠美國、經濟靠大陸”的論調,深得民眾的認可,認為美國是全球秩序“穩定者”及“安全維護者”。“疑美論”則被視為是大陸對台的認知戰,是島內統派人士的政治操作。而民進黨則藉機將“安全靠美國”炒作成“抗中保台”路線必須與“聯美抗中”戰略及印太戰略相結合。因此在台灣當局壟斷台美關係的主導權與話語權的環境中,台灣民眾一般不會質疑一邊倒的親美政策。由於當前美國國內民眾仇華情緒高漲,美國兩黨對華政策競相爭打“台灣牌”。就民進黨立場而言,調整兩岸政策不可能脫離美國政治的基本框架。從島內選情而言,也不可能大幅移動“台獨”立場。因此,一般認為,民進黨為獲得更多的大選票源,會採取迂迴的技術方式操作,以蒙蔽選民。從目前島內輿論看,地方選舉後其改變的,僅僅是在偷換概念、調整論述和降低目標的論述方式上。

  所謂偷換概念,是一種忽悠手段。基本教義派炒作“抗中保台”,無疑是想讓推進“台獨”進程師出有名,也讓美日台擴大安保領域覆蓋台灣順理成章。民進黨選擇“抗中保台”激進口號,等同於自動賦予大陸武統合法性,也給島內青壯年帶來戰爭上前線的壓力,這也許是“九合一選舉”失去青年選票的主因之一。敗選後,民進黨以“和平保台”取代“抗中保台”。把對立的“抗中”,置換成普世價值的“和平”,雖是掛羊頭賣狗肉,玩的是文字遊戲,而對台灣選民而言,感受就大不同,但民進黨“抗中”、“拒統”的實質並未改變。

  調整論述,是民進黨最容易操作的手法。既不改變“台獨”、親美立場,也可提高選民對民進黨執政的信賴度。近期除了“台獨”基本教義派代表賴清德發言給人以其立場走向中庸的錯覺,蔡英文的表述也顯得“比較和緩”,甚至主動提出願意協助大陸應對疫情升溫、跟大陸進行對話等。就其兩岸定位與立場而言,其實並未脫離“一邊一國”、“倚美抗中”。正如賴清德所稱,抗中保台、反共保台都是手段,目的是爭取和平、穩定發展。黨內精英也普遍認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或路線沒有錯。圍繞2024選舉,民進黨改變的唯有討好選民的民生政策,如“還稅於民”、“小三通試航”等,讓選民誤以為民進黨執政,台灣財政狀況良好、兩岸關係開始融冰,進而產生民進黨“務實”的虛幻想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