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中評論壇:台灣第三勢力發展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23-05-17 00:02:33  


張五岳
 
   張五岳:台灣選制不利於第三勢力   獲得年輕人支持非常重要

  我想就第一個議題簡單談幾個觀點,我認為台灣第三勢力有空間,可從幾個角度來看:第一個是統獨裡面的光譜,不統不獨、維持現狀以後再做決定的,始終在台灣民意裡是多數。第二個就是從我們所講的政黨認同,我們衹要去做民意調查,選民裡面基本資料都會有一項政黨認同,你就可以看到自認為是中立、無黨籍的人永遠是最大多數。第三個如果從社會結構來看,我們常常講西方很多國家,政黨的發展大概跟社會結構有關,有左翼有右翼,會有所謂右翼的資產階級,也會有一些比較傾向於左翼的無產階級,但自認為中間、選中產階級這個部分的比重是最高的。第四個,長期以來台灣民眾對藍綠政黨的互動到底是正面看待還是負面評價?顯然正面看待的比例不高。所以如果從這四個角度來看,理論上中間的力量應該是有潛力的,可現實並不如此,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跟台灣的選舉制度設計有較大關係。我舉兩個國家的例子來對照台灣,就比較清楚了。

  第一個例子是德國。德國是純“內閣制”國家,也是單一選區兩票制,但它的兩票制是一個所謂的聯立制,不分區的席次跟區域的席次是完全一樣的299席,而台灣採取的聯立的席次是73+6+34,政黨不分區衹有區區34席,連三分之一都不到,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此外,德國聯立制的“內閣制”,就會造就多黨制,第三勢力就會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德國傳統兩大黨基民盟、社民黨,都一定要選擇一個中間的力量,自由民主黨或者綠黨才能夠有效執政,否則衹能由兩個大黨共同組成大聯盟政府,所謂大聯盟政府基本上是背離政黨政治和責任政治原則,因此,一般說來大聯盟也很難長期持久。所以這個制度下中間力量崛起了,在“國會”當中可以扮演關鍵性的少數,它可以決定誰來組織“國會”的多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