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降低中國外匯儲備風險可從哪兒開始

http://www.CRNTT.com   2009-04-16 11:44:17  


中國外匯儲備應適當多元化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楊沐文章“降低中國的外匯儲備風險可從哪兒開始”,文章說,和同處於美元陷阱的美國相比,中國的選擇餘地和政策操作空間要多得多。但為降低中國的外匯儲備風險,中國不僅要有長遠的國際戰略,而且要首先敢於和善於利用G2這個平台。全文如下:
 
  3月18日,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將在未來6月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債券,和8500億美元的機構債。消息一出,引發了世界各國關於中長期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風險的擔憂。特別是擁有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的中國。

  由於美元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國政府完全有可能將自身的債務通過美元貶值的方式,轉嫁給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

  美國的部分政府官員和學者,一直都持有“中國和一些國家的儲蓄過剩,是美國金融危機重要原因”的看法。

  他們的邏輯是這些國家操縱了匯率(或控制了資源性產品),獲得了貿易優勢,積累了外匯儲備,造成全球範圍的流動性過剩,壓低了美國金融市場的利率,最終促成了美國的房地產和金融衍生產品的泡沫。

  因此,如果美元貶值,造成這些國家的損失是咎由自取。美國不必因為這些國家可能造成的損失,而不讓美元貶值。

  但中國和其他國家並不這樣看。世界各國目前共持有的外匯儲備,約有5萬億美元,大部分是在東亞國家,包括新加坡。實際上,這些國家外匯儲備的增多是從上世紀90年代,特別是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後形成的。

  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不完善(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沒有貿易平衡的壓力),美國從國家到個人的超前消費,國際炒家狙擊主權貨幣所造成的教訓等等,迫使這些國家共同走上了增多外匯儲備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